对2036年奥运会举办地,有两个国家十分头痛。一个中国,另一个就是印度。中国是不

炎左吖吖 2025-08-07 10:38:12

对2036年奥运会举办地,有两个国家十分头痛。一个中国,另一个就是印度。中国是不想办,不愿意办,但世界各国都盼着奥运会在中国举办。 说到举办奥运会,这要是放在以前那绝对是每个国家抢着申请。 但是现在怎么变了? 其实在2023年,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的继任者、新任主席考文垂女士就来过咱中国。 她来干啥呢?那肯定是有目的的。 她就是想让咱们国家参加,2036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考文垂还没有现在这样的位置,只是一个津巴布韦代表团的游泳选手。 在“水立方”泳池中,勇夺1金3银。 那届被公认为“无与伦比”的盛会,无疑在她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当她于2023年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后,中国自然成为她最属意的选择。 当时,正好是在哈尔滨亚冬会期间。 她就表达了自己对“水立方”成功转型为“冰立方”的“一馆两用”可持续模式十分满意。 而此次粤港澳全运会,更是让她得以近距离观察广州、深圳世界级的场馆设施、香港成熟的国际协调能力以及澳门独特的文化魅力。 这一切,对国际大赛来说简直就是最佳选择。 然而,中国的回应却相当谨慎。 主要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高达3000亿人民币的投入以及后续的场馆维护成本,引发了关于大型赛事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广泛讨论。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明确提出了“节俭办奥”的理念,并付诸实践。 这已经很明白的展现出中国办赛的思路已经转变。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今日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家自信,早已无需依赖奥运会这样的单一舞台来证明。 从“天宫”空间站遨游寰宇,到“复兴号”高铁纵横驰骋,再到人工智能等尖端科技领域的突飞猛进,中国手握众多“硬通货”。 2023年,当成都可能申办奥运会的传闻有了时,四川省体育局迅速而明确地辟谣“没有这个事儿”。 简而言之,中国并非没有能力办,而是基于现实考量,主动选择了“不想办”。 但是,另一个极端就是印度。 这个南亚次大陆上充满野心的国家,疯狂的想要举办2036年奥运会。 莫迪政府早在2024年就正式向国际奥委会提交了申办意向书。 印度甚至已经开始规划建设庞大的萨达尔·瓦拉巴伊·帕特尔奥运园区,并承诺赛后将它改造为大学体育设施,试图展现其可持续办赛的愿景。 莫迪更是将申奥与其宏大的“2047年发达印度”国家蓝图绑定,试图通过体育盛事提振民族自豪感。 然而,印度的奥运梦想面临着骨感的现实挑战。 首先,2010年在新德里举办的英联邦运动会,因运动员村条件恶劣、场馆建设质量低劣、组织管理混乱等问题而饱受诟病。 至今这仍是国际奥委会评估印度办赛能力时难以抹去的负面案例。 其次,资金是个大问题。 印度财政部每年对体育的拨款不足3亿美元,而仅东京奥运会主场馆“新国立竞技场”的造价就高达约20亿美元。 印度国内基础设施项目常有的延期现象,这难保不会在完成庞大的奥运工程时也开始延期,这样的话耽误的可就不仅仅只是印度,而是整个世界。 更关键的是,印度民众的态度。 虽然有约62%的受访者支持国家申奥,但高达78%的人担忧这会挤占本就紧张的教育和医疗等民生预算。 这种担忧在发展中国家具有普遍性。 此外,印度在国际体坛的竞争力与其人口规模极不匹配。 在刚刚结束的巴黎奥运会上,印度派出117人的代表团,最终仅收获1银5铜,排名第71位。 印度媒体也自嘲道:“连奖牌都拿不到几块,拿什么吸引全球游客来看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自身也面临抉择。 按照非正式的大洲轮办惯例,2036年奥运会落户亚洲的概率较高。 但非洲大陆至今尚未举办过奥运会,南非已于2024年表达了申办意向。 考文垂主席作为国际奥委会历史上首位非洲籍主席,她的个人背景或许会影响奥委会的倾向,也是一个值得观察的因素。 然而,若抛开情感因素,纯粹从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的角度考量,中国无疑仍是国际奥委会眼中最稳妥、最可靠的选择。 因此,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格局,中国的“冷静”源于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办赛理念的成熟转向,更注重实效与可持续发展。 印度的“热切”则体现了其渴望通过国际舞台证明自身、提升国际地位的国家雄心,但受限于基础设施、资金保障和体育竞争力等现实瓶颈。 国际奥委会则需要在创造历史、满足商业利益以及平衡各大洲诉求之间做出艰难选择。 这个选择可是不容易的,那么最终花落谁家我们拭目以待吧? 主要信源:(中华网·新闻——卡塔尔印度争办2036年奥运会 经验与抱负对决)

0 阅读:0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