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年间,唐宪宗趁郭贵妃外出,偷偷宠幸了其宫女郑氏。他伸手挑起郑氏下巴:“听闻相

历史追星者 2025-08-07 10:24:11

元和年间,唐宪宗趁郭贵妃外出,偷偷宠幸了其宫女郑氏。他伸手挑起郑氏下巴:“听闻相师算出,你能生下天子,让我来验证一下。”郑氏莞尔一笑:“任凭陛下安排。”

盛夏的长安城闷得人喘不过气,大明宫里的蝉鸣声吵得人心烦,三十七岁的李忱跪在武宗灵前,身上还带着马粪的臭味。

这个被太监从粪坑里捞出来的王爷,此刻正盯着棺材里那张发青的脸,昨天还把他当傻子耍的侄儿,今天就躺在这儿不会动弹了。

太监总管马元贽捧着龙袍过来,嘴角挂着得意的笑,谁也没想到,这个装疯卖傻三十多年的光王爷,转眼就成了大唐新天子。

要说李忱这人的命,真跟打不死的蟑螂似的,他娘郑氏原先是造反将军李锜的小妾,后来进宫给郭贵妃当洗脚婢。

那年夏天郭贵妃回娘家省亲,喝醉的宪宗皇帝摸黑进了下人房。

九个月后,大明宫最偏僻的厢房里传出婴儿啼哭,这个生来就带着谋反血脉的孩子,打小就学会了低头做人。

宫里人都记得,光王爷十岁那年害了场怪病,大热天裹着三层棉被还说冷,浑身打摆子像筛糠。

御医都说准备后事了,小王爷突然鲤鱼打挺坐起来,眼睛瞪得溜圆,冲着空气作揖行礼,活像见了阎王爷,打那以后,这孩子就变得痴痴傻傻,见人只会傻笑。

文宗皇帝办寿宴那回,满朝文武都拿光王爷寻开心,这个往他酒里掺马尿,那个往他靴子塞蛤蟆。

李忱就跟木头人似的,脸上挂着痴笑,任人摆布,武宗李炎最狠,寒冬腊月把他扔在终南山喂狼,结果巡逻的禁军愣是把这个冻成冰棍的王爷捡回来了。

后来又在马厩挖了个粪坑,骗他说底下有宝贝,李忱在粪汤里扑腾了一天一夜,被捞上来时还嘿嘿傻笑。

马元贽这帮太监也不是善茬,他们盘算着找个听话的傀儡,看中了这个任人揉捏的傻子王爷。

会昌六年春天,武宗吃丹药吃得七窍流血,太监们连夜把浑身恶臭的李忱从白马寺拖回来。

谁承想龙椅还没坐热乎,这个傻子突然像换了个人,早朝时条理清晰处理政务,把满朝文武惊得下巴掉地上,合着三十多年的傻气全是装的!

新登基的宣宗皇帝头件事就是收拾权臣李德裕,这个武宗朝的红人还没回过神来,就被连降八级发配海南。

皇帝转头提拔科举出身的寒门子弟,把盘踞朝堂四十年的牛李党争来了个釜底抽薪,他还派人重修被武宗砸烂的佛寺,气得道士们直跳脚当初,武宗灭佛可没少听他们撺掇。

要说治国手段,宣宗确实有两把刷子,每天天不亮就爬起来批奏折,把《贞观政要》抄了十遍贴在寝宫墙上。

各地报上来的冤假错案他亲自复审,光甘露之变就平反了八百多人。

最绝的是他搞的"微服私访",经常扮成卖货郎混进长安西市,跟老百姓蹲在街边啃胡饼,把贪官污吏的底细摸了个门儿清。

对外打仗更不含糊,吐蕃人在河西走廊横行了七八十年,愣是被他手下的将军们揍得哭爹喊娘。

最解气的是收复河湟那一仗,七旬老将张议潮带着归义军杀得吐蕃兵丢盔弃甲,沦陷百年的国土重新插上唐字旗。

捷报传回长安那日,皇帝抱着地图哭成了泪人,自打安史之乱,大唐可算扬眉吐气了一回。

可惜聪明人也犯糊涂,五十岁那年,宣宗迷上了炼丹长生,太医院献的"仙丹"越吃越多,身子骨却一天不如一天。

大中十三年端午刚过,皇帝突然浑身长满烂疮,疼得整宿睡不着觉。

捱到八月,这个装了一辈子傻的皇帝终于不用再演了,咽气前他盯着案头没批完的奏折,手指头在"藩镇作乱"四个字上抠出血印子。

要说这唐宣宗,真应了民间那句老话:扮猪吃老虎,三十六年装疯卖傻,十三年励精图治,硬是在晚唐的烂摊子里撑起个"小贞观"的局面。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最后还是栽在长生不老的美梦里,他死后不到三十年,黄巢的起义军就杀进了长安城。

当年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的藩镇军阀,转眼就把大唐江山撕成了碎片。

0 阅读:72

猜你喜欢

历史追星者

历史追星者

历史追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