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先生去世,网上褒贬参半,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官方都持正面肯定的声音,认可其

小美看看社会 2025-08-07 06:54:49

许倬云先生去世,网上褒贬参半,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官方都持正面肯定的声音,认可其学术和对历史文化做出的努力,倒是民间毁誉泛泛,各种帽子扑面而来。

这种泾渭分明的看法,倒也很正常,叶嘉莹、琼瑶、蔡澜等人去世的时候,坊间风评大抵也是如此,不是他们做错了什么,而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脚下踩的土壤有别。观点可有异同,属于可辩论的范畴,但那些掺杂着极具个人情感的字眼,以及充满攻击性的言论,对待一个逝者是不妥当的。

看过了许倬云的人生历程,你会发现,其实他没有选择的余地,或者说选择的自主。许倬云生来残疾,身高不足一米四,且四肢行动不便,到后期还瘫痪了。年少的时候,他无法选择,只能随家人而动,父母到哪他跟到哪。

在台大读完书后,他又在芝加哥拿到了博士学位,返岛后留在台大当教授、当系主任。但在台大教书,他过的并不快乐,学术观点不被认可,在学校受排挤,主张上又与岛上格格不入,工作的很不开心,所以他一直想离开。当时的他离开,能到哪里去呢?1959年,是回到家乡无锡还是上海?以他的特殊身份,彼年彼月彼情,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1959年,许倬云到了美国,幸好有匹兹堡大学接收,他就一直从事自己喜欢的历史研究。到了美国之后,许倬云并没有长期待下去的打算,但工作和研究越来越顺心,加之孩子也出生了,他和孙曼丽虽不富裕,倒也其乐融融,所以就留了下来。

再后来,许倬云瘫痪,身体彻底不行了,也退休了,更不愿意四处漂泊了,也无力再折腾。

研究大历史出身在的许倬云,不是复读机,他自然要有自己的学术观点,既然有观点,当然要有不一样的见解,自然也会冲击到我们的一些认知,甚至是有冲突性的。但我们不能否认,许倬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对汉学推广的坚定和坚持。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不遗余力的发扬,许倬云多多少少是有些成绩的。

晚年的许倬云,捐出5000万元,和夫人孙曼丽成立了一个“许孙奖学金”,旨在鼓励奖励在汉学研究领域的学子。

这样的人,总比那些表面上正气凛然,话又好听,但背地里偷漏税的人行得端吧。

0 阅读:68

猜你喜欢

小美看看社会

小美看看社会

优质文章每天更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