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73师军费紧张。军长王树声向堂弟王宏坤借钱。谁知道,王宏坤说:钱没有

历史破局者 2025-08-07 01:04:40

1932年,73师军费紧张。军长王树声向堂弟王宏坤借钱。谁知道,王宏坤说:钱没有,但我可以借你一人,此人可抵万金。 1932年,红四方面军刚从鄂豫皖苏区撤出来,进了川陕地区,那地方穷山恶水,补给线拉得老长,部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第七十三师,也就是73师,当时师长就是王树声,他得负责几千号人的吃喝拉撒打仗,军费一紧张,战士们枪弹不够,粮食也短缺,仗怎么打啊?这时候,王树声想起了堂弟王宏坤,王宏坤那时是红十师师长,手底下部队打仗缴获多,后勤搞得有模有样,就去找他借点钱周转。王树声和王宏坤这对堂兄弟,从小在湖北麻城长大,王树声大王宏坤四岁,早几年就投身革命,1926年加入共产党,带头闹黄麻起义,组织农民没收地主粮食,组建武装队伍。 王宏坤受他影响,也在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第二年跟着起义,起义失败后辗转汉口,好险没被敌人拉去当兵,逃回家加入红军。兄弟俩一路并肩,从基层干起,王树声打仗猛,1927年就击退民团,处置恶霸,在鄂豫皖站稳脚跟。1931年红四方面军成立,他当上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在黄安战役里阻击敌人,帮主力拿下县城。王宏坤也没闲着,1929年受伤还背着伤员撤退,1931年升红十师第三十团团长,在苏家埠战役配合歼敌好几万。到了1932年,他接红十师师长,部队后勤成方面军里的一大亮点,主要是缴获多,管理严。 王树声找上门,王宏坤没钱借,因为总部把多余资金都收上去了,但他说借个人,这人顶得上万金。那人叫王友钧,当时红十师副师长,24岁,湖北人,胆大心细,专攻夜袭。王友钧1908年出生,18岁投革命,1926年参加黄麻起义,进红军,从连长干到营长,1932年升副师长。他带队夜渡河,突袭敌营,缴获一大堆东西,部队都叫他骁将,指挥果断,战功多。借来后,王友钧直接上手整顿73师后勤,教骨干怎么在战斗中搜集物资,每仗必缴获。他带小队夜袭,翻山越岭,突入敌后,砸开仓库带回粮食武器。一次次行动下来,73师仓库慢慢充实,武器修好,士兵士气上来了。王树声一看,这人真管用,堂弟没白荐。 这事不光是借人那么简单,反映出那时候红军内部的互助精神。红四方面军在川陕初创,缺钱缺物是常态,王宏坤的红十师为什么后勤好?因为他重视缴获,王友钧就是执行者,俩人搭档默契。王树声借人后,73师在新集、土桥铺作战时,掩护主力撤离,进了川陕,没拖后腿。王友钧在73师干了段时间,帮着渡过难关,后来调回红十师,当上师长。1935年,长征途中,红四方面军攻包座,敌军占高地,火力强。王友钧指挥夜袭,冲锋在前,压制敌堡,中弹牺牲,就24岁。部队接着打,消灭残敌,完成任务,但损失不小。许世友、王树声、王宏坤他们都惋惜,这年轻人本事大,早走可惜。 王友钧牺牲后,红四方面军继续在川陕苏区打仗。王树声带队完成长征,抗日时管太行军区,解放战争重建大别山根据地,新中国后当国防部副部长,1974年病逝。王宏坤也参加长征,抗日任八路军385旅旅长,解放战争指挥襄樊战役,后任海军副司令员,1993年走。兄弟俩一生革命,功绩不少。王树声从教书先生变将军,组织学生反不公,种下革命种子。王宏坤起步晚,但追得快,受伤不退,成了后勤专家。 王树声晚年回忆中原突围,比西路军苦,但没提借人这事儿,可见小插曲在大革命中不算啥。王宏坤回忆录里,苦难家庭背景,兄弟俩从小穷,革命为翻身。王友钧生平,简单却辉煌,从农民子弟到师长,24岁牺牲,留传奇。这些事儿,提醒人革命不易,得珍惜。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历史破局者

历史破局者

打破迷局,解读历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