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5月,中央编译局副局长陈昌浩踏上故土探亲,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上将亲率数百名老战士列队相迎。陈副局长眼含热泪说道:“往昔种种,我责无旁贷,理当承担。“陈将军亦是热泪盈眶,紧紧握住老首长的手回应:“您能回来看看,我们打心眼里高兴啊。“ 上世纪二十年代,那时候陈昌浩还在湖北武汉念书,接触到一些新思想,就一头扎进了革命队伍里。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没多久就去了苏联学军事和政治。回国后,直接投身到鄂豫皖根据地,很快就成了红四方面军的重要领导,担任政委,和徐向前搭档指挥部队。那些年,红四方面军在川陕一带打了不少硬仗,击退国民党围攻,创建根据地,部队发展到好几万人。陈昌浩这人年轻有冲劲,组织能力强,负责政治工作,帮着部队稳住军心。 到了1936年,长征后期,红军主力会师后,中央决定部分部队渡过黄河,开辟新根据地。这就是西路军的由来,陈昌浩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徐向前是副主席。西路军总共两万多人,分成几个军,主要是第九军、第五军和第三十军。他们从甘肃河西走廊推进,本来计划打通国际援助通道,接应苏联援助啥的。可现实情况复杂,马步芳那些地方军阀兵力占优,补给线拉得长,天气又冷,部队连续作战,损失越来越大。从永昌到古浪,再到祁连山一带,仗打得越来越苦。1937年初,西路军在倪家营子一战后,只剩不到一万人,突围后,陈昌浩和徐向前决定离开队伍,返回延安汇报工作。 陈昌浩离开西路军后,和徐向前分开行动。他因为胃病犯了,在沙锅口耽搁几天,徐向前一个人顶风冒雪走了三十多天,先回到延安。陈昌浩辗转到西安,联系上党组织,后来去了武汉,再转延安。到了延安,他写了报告,承认错误,接受审查。那时候正批判张国焘路线,他也被牵连,但中央还是让他去苏联治病和学习。陈昌浩在苏联待了十几年,治胃溃疡,还在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翻译些军事书籍。1952年回国,安排到中央编译局工作,当副局长,主要搞外文翻译,比如德文军事理论啥的。他这后半辈子挺低调的,专心业务,不怎么参与其他事。 再说陈再道,他也是湖北人,早年参加黄麻起义,加入红四方面军,从连长干到师长。在西路军里,他指挥教导团,负责断后掩护主力转移。那仗打得惨烈,他带着残部突出重围,到了新疆,继续参加抗日和解放战争。1949年后,陈再道升得快,当了武汉军区司令,1955年授上将军衔。他对老部队感情深,经常组织老战士聚聚,回忆过去。 1962年5月,陈昌浩终于有机会回湖北探亲。离开家乡三十多年了,他从北京坐火车南下,到武汉。陈再道听说后,马上行动起来,联系了好几百名原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士,大多是西路军幸存者。他们在火车站等候,陈再道亲自带队。陈昌浩一下车,就看到这阵势,他承认过去西路军的事,自己有责任,得承担。陈再道他们表示欢迎,觉得老领导能回来,大家打心里高兴。这次聚会不光是见面,还聊了聊旧事,陈昌浩多次表达对过去的反思。 这次探亲对陈昌浩来说,意义不小。他见到老部下,感受到部队的延续。陈再道他们讲了讲这些年部队建设,比如长江大桥自力更生建起来,象征克服困难的精神。陈昌浩听了,也想起西路军那段,觉得责任重,但也看到国家发展。聚会后,他继续探亲,回了汉阳老家,看看亲人。陈再道安排了招待,送了些本地特产。 陈昌浩这辈子,早期风光,领导大部队,后来经历挫折,转到幕后工作。但他一直检讨自己,在不同场合承认西路军失败中的失误。比方说,1937年他写报告,检讨决策问题,后来在苏联也反思。回国后,在编译局,他翻译的书像《战争论》,部队指挥员人手一本,对军事教育有贡献。这说明人得面对历史,承担该承担的,继续往前走。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