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要处死宋国公冯胜,冯胜问:“微臣手中已没有兵权,年迈连兵器都拿不起,皇上为

国际大碗说 2025-08-06 23:59:08

朱元璋要处死宋国公冯胜,冯胜问:“微臣手中已没有兵权,年迈连兵器都拿不起,皇上为何还要赐死?”朱元璋说:“太子已死,我也老了,最放心不下你。” 冯胜原名冯国胜是安徽定远人,元末天下大乱时,他和哥哥冯国用拉着一支乡勇在濠州附近自保。 后来,听说同乡出了个叫朱元璋的好汉,正带着起义军打天下,兄弟俩二话不说就带着队伍投奔了过去。 初次见面时,冯国用就给朱元璋指了条明路:“金陵龙盘虎踞,是帝王之都,不如先拿下那里作为根据地。” 这话正合朱元璋心意,当即把兄弟俩留在身边。可惜冯国用命薄,没等到明朝开国就病逝了。 在朱元璋的创业团队里,冯胜绝对是 “技术流” 猛将。他不像常遇春那样靠勇猛冲锋,而是擅长排兵布阵,玩得一手好谋略。 当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死磕,陈友谅的巨舰像城墙一样横在湖面,明军将士看着都发怵。冯胜却连夜带着工兵改造战船,在船尾装了特制的撞角,趁着夜色驾着小船摸到对方巨舰下方,把巨舰撞得失去平衡,为明军打开了突破口。 等到平定江南后,冯胜又成了北伐蒙古的主力。洪武五年,他率军出雁门关,在漠北草原上演了一场教科书级别的骑兵奔袭。 当时元军主力躲在和林,以为明军不敢深入腹地,冯胜却让副将固守大营,自己亲率五千轻骑,顶着暴风雪连续奔袭三天三夜,直接端了元军的粮草基地。等元军回援时,他早已带着缴获的牛羊粮草原路返回。 凭着这些战功,冯胜在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被封为宋国公,食禄三千石,还拿到了免死铁券。 洪武二十年,冯胜征虏大将军的身份率军征讨辽东,面对元朝残部纳哈出的十万大军,他没费一兵一卒就搞定了,不是靠武力,而是靠演技。 纳哈出派使者来谈判时,冯胜故意在营里摆了场 “鸿门宴”。席间他假装喝醉,拉着使者的手说:“咱们都是老熟人了,何必打打杀杀?你看我这营里,粮草堆成山,士兵个个能以一当十,真打起来你们吃得消吗?” 冯胜一边说一边让侍卫抬来金银珠宝:“这些都是给将军的见面礼,只要归顺朝廷,荣华富贵少不了。” 使者回去一汇报,纳哈出果然动摇了。冯胜趁热打铁,亲自带着十名侍卫去纳哈出大营谈判,两人在帐中喝酒,喝到兴头上冯胜突然摔了酒杯:“你要是不降,明天我就让大军踏平你的营寨!” 纳哈出被冯胜这软硬兼施的手段唬住,最终率部投降。这场兵不血刃的胜利,让冯胜的声望达到了顶峰,但也悄悄埋下了祸根。 朱元璋表面上对冯胜赞不绝口,背地里却开始提防。 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看重的太子朱标突然病逝。朱标是朱元璋精心培养的继承人,不仅性格仁厚,还跟功臣集团关系融洽,冯胜这些老将都很服他。 朱元璋原本打算让朱标平稳继位,自己当甩手掌柜安享晚年,可朱标一死,所有计划都被打乱了。 朱元璋思来想去,最后把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可朱允炆还是个没经历过风浪的少年,别说镇住功臣,恐怕连朝堂上的老狐狸都对付不了。朱元璋看着这个柔弱的孙子,心里的焦虑一天比一天重:自己年纪大了,万一哪天走了,这些手握重兵、功高震主的老臣要是起来造反,朱允炆能应付吗? 第一个被朱元璋盯上的是蓝玉。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也是冯胜的老部下,性格张扬跋扈,朱标能压得住他,可朱允炆肯定不行。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以 “谋反” 罪把蓝玉剥皮实草,制造了 “蓝玉案”,牵连数万人。 蓝玉被杀后,冯胜主动上书要求削减俸禄。可冯胜不知道,在朱元璋眼里,他比蓝玉更危险:蓝玉虽然骄横,但谋略不足;冯胜却文武双全,既能带兵打仗,又会笼络人心。有 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的身体越来越差,经常咳血,看着朱允炆那张稚嫩的脸,他下定决心要为孙子扫清所有障碍,而冯胜,就是一块必须搬走的石头。 这年冬天,朱元璋突然下旨召冯胜入宫赴宴。 冯胜进宫后,朱元璋挥手指着桌上的酒说:“这是朕珍藏的好酒,喝一杯吧。” 冯胜接过酒杯,手抖得像筛糠。他想起当年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日子,想起鄱阳湖的炮火,想起漠北的风雪,想起那枚曾经以为能保全家性命的免死铁券。原来飞鸟尽,良弓真的会藏;狡兔死,走狗真的会烹。 冯胜苦笑一声,将毒酒一饮而尽。 冯胜喝完酒后,踉踉跄跄的走了出去,很快就气绝身亡。 冯胜死后,朱元璋并没有株连他的家人,冯家子孙保住了爵位和俸禄。但这位开国皇帝可能不会想到,他为朱允炆扫清的 “障碍”,反而为后来的靖难之役埋下了伏笔。 建文元年,朱棣起兵南下时,朱允炆发现朝廷竟然找不到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当年能征善战的老将要么被朱元璋杀了,要么已经病逝,只能派李景隆这种纸上谈兵的纨绔子弟率军出征。结果李景隆屡战屡败,最后竟然打开城门投降了朱棣。 有后人调侃说,要是冯胜还活着,朱棣未必敢造反,就算造了反,也打不过这位用兵如神的宋国公。#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0 阅读:1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