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有人说为啥不把便宜货卖给古巴,既能帮古巴解决物资短缺,又能清掉我们的库存

史迹萌报屋 2025-08-06 22:47:56

[微风]有人说为啥不把便宜货卖给古巴,既能帮古巴解决物资短缺,又能清掉我们的库存?可说实话,古巴跟朝鲜差不多,信用真不咋地。跟印度这种国家做生意,得做好只收定金、尾款泡汤的准备;跟古巴、朝鲜打交道,别指望他们付钱,能把运货的车皮还回来就算不错了。 在古巴做了五年生意的华商李先生,用自己的经历说了句实在话:货早就卖出去了,可钱呢?四年过去,一分都没拿到。 每次他去政府部门催款,得到的回复永远是 “没钱,等财政预算”,这种没头没尾的等待,磨没了他所有的耐心和信任,也让人看清一个挺残酷的现实:在这个国家,最基本的商业合同,竟然脆弱得跟张废纸似的。 有人可能觉得,个体户遇到这种事只是个例,那要是国家队下场呢?结果又能好到哪去?实力挺强的中成股份,之前在古巴建了一座印刷厂,项目顺顺利利完工了,可1.81亿元的工程款却一直拖着不给。 最后,这家国企只能在自己的财报里,无奈地把1.77亿元算成收不回来的坏账,说白了,就是这笔钱基本做好要不回来的打算了,连有国家力量撑腰的项目都这么悬,这问题的严重性早就超出普通商业风险的范畴了。 做生意不行,那直接援助呢?我们也曾经用飞机运过去成吨的大米,想着能帮当地解燃眉之急,可谁能想到,这些带着好意的粮食运到之后,因为当地缺燃油,运输系统完全停了,只能一堆堆放在港口仓库里,最后全发霉坏了。 援助的东西送不到真正需要的人手里,这种挫败感两边都有,甚至,想用智力换债务的路也走不通了,以前,古巴的医疗和教育是块金字招牌,我们曾经想送学生去那学医,用学费抵债务,可现在,他们连自己的物资供应都保证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掉得厉害,这个项目也只能停了。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想,这是不是古巴专门针对谁啊?其实不是,在对待全球债主这件事上,古巴对谁都一样。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接过了古巴欠下的三百多亿卢布巨债,为了这笔钱,莫斯科从叶利钦时代一直谈到普京时代,整整谈了22年。最后在2014年,俄罗斯狠了狠心,直接免掉了其中90%的债务。 这不是大方,而是对追债彻底没指望了之后的无奈,同样被拖进僵局的还有日本,古巴欠的旧账,让日本政府根本没法批准任何新的贷款和援助,旧债不结清,新的合作路也走不通。 就连西方主要债权国组成的巴黎俱乐部,也被古巴的拖延磨没了脾气,只能通过债务重组,官方承认给债务打折、延期,算是集体认栽了。 当全世界的债主都面临同样的困境时,我们就得承认,问题不在于他们想不想还钱,而是整个国家机器已经没能力还钱了,美国的长期封锁无疑是掐住它经济命脉的巨大外部压力,但这解释不了所有问题,更深的毛病还是在内部。 混乱的经济政策,特别是反复变来变去的货币管理,更是让情况雪上加霜,一会搞货币双轨制,一会又突然废掉;对待美元的态度也说变就变,2020年还禁止美元存款,到2023年又重新放开,这种政策上的来回晃,把国内外所有投资者的商业信心都搞没了。 金融领域一乱,最后肯定会影响到实体经济,还引爆了一场致命的能源危机,没有稳定的金融环境,就拿不到足够的外汇;没有外汇,就买不来生存和发展必需的石油。 这就形成了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没有燃油,运输系统就瘫痪,就像那些在港口发霉的大米;运输一停,生产资料运不进来,成品也运不出去,像甘蔗这种核心农作物的产量也跟着大跌,导致用糖抵债的承诺成了泡影;生产和出口萎缩了,外汇就更缺了。 整个国家就这么掉进了一个 “运转失灵 — 信用破产 — 外部孤立 — 更加失灵” 的死循环里。 现在再回头看最初那个 “向古巴倾销过剩产品” 的提议,就会发现,这显然是把一个系统性崩溃的复杂问题,简单当成了物资供需的问题。 古巴缺的不只是商品,它真正缺的是一个能有效分配资源、保障社会再生产的健康经济体系,在它自身的运转系统得到根本修复之前,任何外部的贸易或援助,都可能被这个系统性的黑洞给吞噬掉。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史迹萌报屋

史迹萌报屋

屋内萌报,历史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