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东德州,患尿毒症的儿媳临终前放心不下自己的父母,我走了,我爸妈怎么办呀!哪知婆婆却对她说:你不用管他们了!谁料18年来,这位婆婆的做法让人直呼:这是怎么做到的呀!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山东德州齐河县的一个冬日清晨,天还没亮,村头传来一阵咳嗽声,顺着声音看去,一位满头白发、背脊佝偻的老太太正蹲在屋檐下,一点点给老人擦洗脸脚。 93岁的焦凡美坐在小凳上,眼神迷茫,动作迟缓,而这个为她梳头洗脸的老太太,是她的亲家马玉兰,两人不是亲母女,甚至严格来说,如今也不再是“亲戚”,但她们就这样生活在一起,已经整整十八年。 2011年,马玉兰的儿媳席爱红确诊患上尿毒症,频繁出入医院做透析,那时她才三十六岁,家中还有一个尚在上小学的儿子,她是独生女,从小聪明懂事,尤其孝顺父母,可惜命运从不讲情理。 她的父亲因小脑萎缩长期卧床,生活全靠照料;母亲则因脑血栓留下后遗症,语言含糊、行动迟缓,两位老人一靠养老金维持生活,一靠女儿常年奔波照顾,这一病来,不仅打碎了她的身体,也压垮了她一肩挑起的两个家庭。 她很少在人前掉泪,可每次做完透析回到病床,她常独自流泪入眠,她不是怕死,而是担心,父母年迈体弱,无人照料。 丈夫外出打工,经济也并不宽裕,她把这份焦虑藏在心底,只在婆婆马玉兰面前流露一角,那些夜晚,马玉兰陪着她坐在病床边,她看着婆婆的眼睛问,自己要是真走了,父母该怎么办? 席爱红去世那天,天气阴沉。她没能说完最后一句话,嘴唇微微颤动着,只剩下模糊的一句:“妈,我爸妈……”她再也没能睁开眼。 那天之后,马玉兰没掉一滴泪,她收起了所有悲伤,开始按照心中那句答应过的话行动,她知道,这一走,意味着两个家庭都落在她一个人肩上。 那年她五十四岁,丈夫周玉森仍在地里劳作,一年到头种几亩地换来的是微薄的收入,而家里除了年幼的孙子,还有三个需要照料的病人,丈夫偶尔腰疼,亲家公瘫痪在床,亲家母也行动困难。 她从不声张,只是默默开始了那段日子,每天清晨五点起床,蒸馒头、熬粥,把饭菜装进保温桶,踏着露水步行四公里去亲家家中。 到了那里,她先给亲家公翻身擦洗,再帮亲家母梳头、按摩,喂药喂饭,做好这一切,她再匆匆赶回家准备午饭,照看孙子,有时候,她连坐下来歇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冬天最是难熬,齐河县的雪落得厚重,有一次,半夜焦凡美突发高烧昏迷,马玉兰背着她,一步步踩着雪,走了十几里地送到镇上的卫生院,医生见她满脸汗水、头发结霜,直说这是亲闺女都未必做得到的事,可她只是摆摆手,没说什么。 2014年,亲家公病重离世,葬礼刚过几天,焦凡美病情加重,行动彻底无法自理,马玉兰没有犹豫,直接将她接回了自家。 从那以后,两位老太太一屋生活,一个照料一个,风雨无阻,焦凡美脾气暴躁,经常因思念女儿而摔砸碗筷,马玉兰不曾责怪,仍旧一口一口地喂她吃饭,陪她唠家常,说起爱红小时候的糗事,逗她笑。 生活清贫,但马玉兰总会在节日里给焦凡美添一身新衣,有一年,她本想换个电饭锅,却还是将钱省下来给亲家母买药,亲戚劝她,说毕竟儿媳已走,没必要再这样辛苦。 但她始终坚持,说人不能丢良心,承诺就是承诺,她从不把自己当成什么“榜样”,也不觉得自己多么高尚,只知道孩子临终那句“我走了我爸妈怎么办”她听进了心里。 这些年,她从未旅游,没穿过一件像样的新衣,哪怕腰椎已经弯了,手关节时常疼痛,她也没停下照料的步伐。 2023年春节,她去了一趟女儿家探亲,刚走一天,焦凡美便不吃不喝,她连夜赶回,一勺勺喂粥,轻声哼唱,老人终于又开口叫了一声“玉兰”。 村子里的人说,这种亲情,不靠血缘,靠的是良心,两位老太太,一起走过了十八年风霜雪雨,一起经历了失去至亲的孤苦,也一起守住了最朴素的承诺。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开屏见“好”|只因一句承诺,她替去世儿媳照顾患病亲家十余年》大众日报
2011年,山东德州,患尿毒症的儿媳临终前放心不下自己的父母,我走了,我爸妈怎么
历史趣闻星
2025-08-06 22:25:4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