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支持高志凯教授!当说出“中国有能力摧毁美国“时,美媒记者脸上显出不悦,然而他下一句话,更是彻底引爆了直播间,让14亿国人扬眉吐气! 当美国副总统万斯公开把中国人形容为“乡巴佬”时,他或许没想到,这句带着轻蔑的评价,会迅速引来一个让他当众难堪的回应,中国学者高志凯在镜头前从容反问:“您怕是还活在二十年前吧?” 他随即抛出一个事实,让现场不少外国人开始低头查手机:即使在中国只算三线城市的郑州或合肥,人口也比芝加哥多出两倍,作为耶鲁大学早二十届的校友,高志凯甚至半开玩笑地说,自己有资格“教训”一下这位后辈,劝他多读读书,别闹笑话。 这份自信并非凭空而来,它的根基就在亿万普通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变化里,在云南曲靖这样的内陆城市,万达广场里挤满了拿着最新款手机的年轻人,这早已是消费常态,而在更偏远的贵州山区,卖烤玉米的老奶奶也熟练地亮出二维码收款。 这种数字基建深入到社会最末梢的场景,和某些发达国家地铁里还在用硬币买票的现实,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对比,普通人日子越过越好的实在感受,恰恰是国家最坚实的底气。 这种底气在宏观数据上也能得到印证,在半导体这类关键技术领域,中国的自给率奋起直追,新能源汽车与锂电池的出口增速双双突破40%,显示出在新兴赛道上的领先身位。 在曾被诟病的知识产权领域,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也已反超美国,从一个被动的规则接受者,变成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领跑者,从山区老奶奶的收款码到尖端产业的突破,正是这些微观民生与宏观实力的同步提升,共同铸就了中国敢在国际博弈中“亮剑”的底气。 这份底气也正通过高志凯这样的代表人物,在国际舞台上转化为一场场主动出击,高志凯本人既是耶鲁校友,又身兼多家公司董事,丰富的实务经验和国际视野,让他成了传递中国声音的合适人选。 第一个战场就在经济和贸易规则上,一次电视辩论中,美国前助理国务卿艾略特·艾布拉姆斯威胁说,“加征125%关税将使中国损失15%对美市场”,高志凯没接这个茬,反而直接摆出数据:中国对美出口的依赖度,已从2018年的19.2%降至12.3%,而和“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占比已超过一半。 他随即反将一军,点明美国自身的损失:关税政策让美国企业成本飙升,消费者每年为此多掏520亿美元,最后他亮出底牌,中国靠着强大的“双循环”,已将外部冲击的影响控制在0.3%以内。 辩论后不久,美国果然将关税提至145%,但现实印证了高志凯的判断:中国对美出口不降反增,对东盟、非洲和拉美的出口更是势头强劲,同时中国启动的稀土出口管制,也精准地扼住了美国部分军工供应链的咽喉。 他的“亮剑”不止于经济,更在于划定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的红线,当美方指责中国在南海“威胁”邻国时,高志凯直斥美国的军事巡航才是真正的恐吓,并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重启菲律宾军事基地,很可能违反了当地宪法,无异于把盟友当炮灰。 在更敏感的核力量问题上,面对美方淡化中国威慑力的说法,他发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警告:“如果美国试图摧毁中国,将被彻底消灭”,为了佐证这一点,他冷静地列出数字,美国有超过1700枚战略核弹头,而中国仅有500枚,这清晰地表明中国奉行的是“最小威慑”的防御国策。 除了被动反击,高志凯甚至开始主动设置议程,试图重塑牌局,他提出的中印以恒河为界的“高志凯线”,在印度舆论中引发强烈震动;随后提出的台湾“西安事变2.0”设想,更是突破了传统话语的禁区。 在这些激烈交锋的背后,是一场关于国际道义和历史叙事的争夺,高志凯很擅长用历史做文章,他强调中国五千年来从未主动卷入伊拉克或阿富汗那样的战争,以此反衬美国频繁的军事介入,谈及非洲发展,他驳斥西方的“新殖民主义”论调,强调中国的基建是在帮助非洲自主发展。 他甚至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比作“用枪顶着所有国家的脑门”,公开呼吁欧盟等力量联合反制,试图分化美国的同盟。 这一系列从容而犀利的回应,最终指向一种清晰的大国新哲学:中国要和平,不做霸主,但谁要是把战争强加过来,中国必将全力奉陪,也绝不会任人摆布,高志凯的每一次“亮剑”,背后都站着坚实的经济、科技和历史定力。 “高志凯现象”并非偶然,它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中国正从一个安静的规则遵守者,变成一个凭借自身底气,在世界舞台上主动塑造议程、为核心利益划定红线的参与者,当这种从“韬光养晦”到“自信亮剑”的转变成为一种新常态,未来的全球秩序又将迎来怎样的深刻变化?
坚决支持高志凯教授!当说出“中国有能力摧毁美国“时,美媒记者脸上显出不悦,然而他
红雯看国际
2025-08-06 18:33:19
0
阅读: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