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9.3阅兵在即,日本却决定打破惯例,首相石破茂做了一件他前任们30年来都不敢

文史小将 2025-08-06 16:42:19

中国9.3阅兵在即,日本却决定打破惯例,首相石破茂做了一件他前任们30年来都不敢做的事——不道歉、不纪念、不反省! 不少网友提出邀请日本首相石破茂参加我们的9.3大阅兵,虽然这个想法看似不错,但在实际操作中,困难远远超过邀请特朗普参加的难度。 邀请特朗普出席阅兵,至少在逻辑和政治层面上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美国曾是二战的同盟国和战胜国,与中国有着一定的历史联系,再加上共和党内的战略考量和特朗普个人的意愿,这个邀请可以找到许多合情合理的理由。 可想要邀请日本首相参加抗战胜利80周年的大阅兵,情形就大不相同。 这种邀请就像是请一个人来观看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是你和他的祖辈、父辈发生过的冲突,甚至在视频里你还高高在上地展示了自己曾经战胜他们的场景。 更何况,视频结尾时你还向他宣告:“看清楚了吗?过去我们打过你们,现在我们依然能打得过你们。 而且,我们现在拥有的实力,远远超出了当年。”这样的一幕,不仅令他感到极度尴尬,还会让他在国内的政治地位岌岌可危。 日本的历史、尤其是二战历史,一直是东亚地区敏感的政治话题。 即便石破茂是一位相对温和的政治人物,他也很难在国际上公开出席这样的场合。即使他个人有一定的意愿,国内的舆论压力、民众的情感以及政治利益的牵制,也会使他面临巨大的政治风险。 可以想象,假如他真的出席了这样的阅兵,回国后势必会遭遇极为猛烈的批评和抵制,甚至很可能因此丧失政治资本,迅速失去在国内的支持。因此,这样的邀请对于日本政府来说几乎是不可能接受的。 总之,虽然从历史的角度,二战后的日本与中国有着复杂的关系,但这种历史遗留问题也决定了日本首相在面对中国举办的大阅兵时,所面临的政治和文化挑战远远大于任何其他国家的领导人。 过去三十年,日本政坛几乎形成了一种惯例,每到二战结束的纪念日,首相都会公开表态,针对那段侵略历史作出某种形式的道歉、反思或纪念。 这种姿态,成为了战后日本政治文化中的一种象征,似乎是在提醒日本国民和世界,日本已经深刻反思过往的历史,愿意承担责任,避免重蹈覆辙。 2025年战后80周年的纪念日,随着石破茂上任,他决定打破这一传统,拒绝道歉、反思或纪念。 这一决定,显然不是简单的偶然,而是经过精心计算的政治棋局,背后牵动着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外交政策以及经济形势等多重因素。 石破茂的这一“无所作为”的态度,实际上是对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一种迎合。 在过去几年中,右翼势力在日本逐渐崛起,他们不仅试图为军国主义重新招魂,还积极推动修改教科书,试图将侵略历史美化为“解放亚洲”的历史。 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右翼势力在日本国内的影响力愈发增强,他们不再满足于历史的简单讨论,而是企图重塑日本历史的叙事方式,改变日本社会对过去的认知。 对于石破茂来说,他选择不道歉、不纪念、不反省,实际上就是向这些右翼势力示好,递上一份“投名状”,借此为自己争取政治支持,巩固自己在党内的地位,甚至为未来可能的军事政策松绑铺设舆论基础。 这一政治棋局不仅仅局限在日本国内。在全球背景下,美国将遏制中国的崛起视为核心战略目标,重新审视日本在全球体系中的战略角色。日本作为美国在亚洲的关键盟友,其地位变得愈发重要。 在这种大背景下,石破茂可能判断,美国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甚至在某些时候暗中支持或默许日本在这一敏感问题上的挑衅。 这使得石破茂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更加大胆,认为自己可以在9.3大阅兵这一关键时刻,借历史问题给中国“添堵”,同时又不至于激怒美国,反而能够借此为美国的全球战略“表忠心”。 此外,这一棋局同样也为石破茂提供了转移国内矛盾的手段。 可无论政治算计多么精明,都无法改变一个基本事实:历史的罪证,不会因为沉默而被抹去。 南京城里三十万同胞的血海深仇,无数“慰安妇”遭受的非人摧残,以及731部队丧尽天良的活体实验,每一件都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正确处理历史问题,向来是中日关系的根本。 任何试图逃避责任、歪曲历史的行径,都是在动摇两国关系的根基,更是对所有二战受害国人民情感的再次伤害。 石破茂政府执意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走下去,那么它要面对的,将不仅是周边国家的谴责,更会在国际社会中彻底丧失信誉,最终陷入自我孤立。

0 阅读:0
文史小将

文史小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