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原著搞错秋浦歌创作地##学者喊话马伯庸长安的荔枝原著有误#】随着暑期档电影《长安的荔枝》热映,其原著小说也引来一些阅读爱好者青睐。近日,池州市贵池区文联主席张华在研读原著时发现,作者马伯庸著作中对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创作地点的描述存在史实偏差:“原著中提及的《秋浦歌十七首》的创作地应是秋浦县(今池州市贵池区),而非泾县,这已是多方考证公认的史实。”
张华在为此专门写就的一则评论中提到,在湖南文艺出版社2022年10月第1版出版的《长安的荔枝》原著第24页中有一处描写:“韩洄转向杜甫笑道:‘也不知太白兄如今在宣城过得好不好。今年上元节还看到京城传抄他在泾县写的新作《秋浦歌十七首》,笔力不减当年,就是《赠汪伦》滥俗了点。’ ”
作为土生土长的池州贵池人,且对地方文史多有研究的张华看到此处时觉得明显有误。他认为,根据小说在前面的交待,这一天应是天宝十四载二月四日,也就是李善德签下荔枝使敕牒的第二天。天宝十四载前后,李白(文中的“太白兄”)正在江南宣城一带游历,《秋浦歌十七首》也正是这段时间写下的。
“对于《秋浦歌十七首》的创作时间,不同的考证在时间上虽有一些不大的出入,但在地点上却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秋浦歌十七首》是李白在游秋浦时写的,是在秋浦县,也即今天的池州市贵池区,不是在宣城的泾县!”张华认为:“马伯庸,你把这个搞错了!”
“尽管存在这一细节偏差,但并不影响《长安的荔枝》成为我非常喜欢的一部优秀小说。”张华也表示,《长安的荔枝》视角独特,从每一个平凡的小人物身上发掘人性的光辉,传递温暖的力量,又对社会丑恶面无情鞭笞,具有较高文学价值。他还借此机会邀请马伯庸及广大读者、观众走进贵池,探寻李白、杜牧笔下的历史遗迹,感受“牧童遥指”的杏花村、“薄游成久游”的秋浦仙境、“水如一匹练”的平天湖等文旅胜地独特魅力。
8月6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曾数次致电湖南文艺出版社,欲了解出版社方面对此事的意见与看法,但至记者发稿前,相关电话一直未能接通。接下来,大皖新闻记者将继续对此予以关注。详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