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真的签了?美国官宣发声:中美签署了“日内瓦谅解协议”的一个附加小协议,中国会

老阿七说史 2025-08-06 12:13:58

中美真的签了?美国官宣发声:中美签署了“日内瓦谅解协议”的一个附加小协议,中国会给美国供应稀土,甚至风电、飞机和导弹全都给。这让美国不少人都很兴奋,但几天过去了,中国这边对此却毫无消息,这到底是为何? 一纸据称关于稀土、风电甚至飞机导弹的“中美日内瓦谅解协议附加协议”,让美国舆论场炸开了锅。 美国高调宣称“美国工人和军队赢了”,白宫简报也罕见地用了“突破性进展”的字眼,然而大洋彼岸的中国,官方渠道一片静默,商务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被问及时仅淡淡回应“中美经贸合作始终遵循市场原则”。 回溯时间线,2024年11月,中美在日内瓦确实围绕关键矿物供应链展开过高级别对话,达成了旨在稳定稀土等关键矿产贸易的“谅解”。 但这份文件更像一个框架,2025年5月25日,美国商务部长突然宣布签署了“执行附件”,强调中国将“大幅提升对美稀土供应”,甚至暗示合作将延伸到“清洁能源及航空航天材料”,美方描绘的蓝图宏大诱人。 稀土元素,这十七种金属是现代军事与科技的命脉,从F-35战机的发动机到“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雷达,从精确制导导弹到卫星通信系统,无不需要它们赋予“超能力”。 谁掌控了稳定优质的稀土供应链,谁就握住了高端国防工业和绿色转型的钥匙,中国供应了全球约60%的稀土,美国国防供应链对其依赖度超过80%,这构成了双方博弈的底层逻辑。 首先,协议的实际内容恐远非美方渲染那般“慷慨”,据接近谈判的中方人士透露,所谓“附加协议”更多是既有“日内瓦谅解”下关于稀土出口具体管理细则的补充。 重点在于规范出口流程、稳定预期,而非单方面扩大供给,美方将“风电、飞机、导弹材料”打包宣传,存在刻意模糊和过度引申之嫌。 中国对敏感物项出口向来有严格的法律管控体系,不可能因一纸协议就敞开大门。 其次,时机的敏感性不容忽视,当前正值美国大选关键期,特朗普需要外交“成绩单”提振选情,中方深知,此时高调配合宣传等于为其助选。 更何况,美国近期在台海、高科技封锁等问题上动作频频,美国国会刚通过新一轮对台军售案,中方若此时为一份技术性补充协议站台宣传,国内民意难以接受,亦不符合“斗而不破”的博弈常态。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战略自主,中国正全力构建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体系,包括稀土的精炼加工和高端应用。 扩大原材料出口规模,可能反噬自身产业升级目标,中国更希望扮演“规则稳定的供应者”而非“予取予求的资源库”,静待美方展现更多合作诚意,尤其是在放宽高科技出口管制等核心关切上。 美国部分舆论的兴奋,折射出对供应链安全的深层焦虑,而中国的审慎与低调,则体现了对核心利益的清醒守护。 这份“静默”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它宣告着中国不会在压力下轻易出让战略筹码,合作必须建立在真正的平等与互利之上。 当美国的声音在华盛顿上空激荡时,东方的沉默自有千钧之力,稀土之争的终局,远非一纸协议可以定义,它将在未来十年两国科技竞合与战略定力的无声较量中,缓缓揭晓。

0 阅读:1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