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突然宣布了! 8月5日,泰国财政部突然宣布:准备砸超过200亿泰铢,帮本地企业挡美国加征关税的“子弹”! 这波操作,既像给自家企业披上“防弹衣”,又像在中美贸易战的夹缝里,硬生生支起一面“泰国盾牌”,让全球产业链再次瞪大了眼睛:这个东南亚制造业新星,是要跟美国“刚”到底了? 自美国去年启动“友岸外包”战略,把中国供应链往东南亚转移后,泰国凭借成熟的汽车、电子和农产品加工产业,成了美国“去中国化”的重要一环。 但好景不长,今年美国突然变脸,先是对泰国钢铁、铝制品加征25%关税,接着又盯上泰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光伏组件,甚至威胁要把“关税大棒”伸向泰国最拿手的橡胶制品。 泰国企业这下慌了神,以汽车零部件为例,泰国每年向美国出口超50亿美元的零件,其中近三成是美国车企从中国转移过来的订单,一旦关税加征,要么利润被掏空,要么被美国客户“踢出供应链”。 更惨的是农产品,泰国是全球最大橡胶出口国,美国若对轮胎用胶加税,直接砸的是泰国200万胶农的饭碗。 面对美国的“关税讹诈”,泰国财政部这次没怂,200亿泰铢的基金,主要干三件事: 给企业“发补贴”,对受关税影响最大的钢铁、铝制品、汽车零部件企业,直接按出口额的3%-5%给现金补贴,相当于帮企业承担部分关税成本,比如一家年出口10亿泰铢的汽车零件厂,最多能拿5000万泰铢的“救命钱”。 第二,帮企业“找新市场”,拿出50亿泰铢,带企业去东盟、中东、欧洲办展会,甚至补贴一半的物流成本,鼓励企业把原本卖给美国的货,转销其他地区,比如泰国橡胶,现在正被政府推销给印度、马来西亚的轮胎厂。 第三,给企业“升级装备”,剩下的钱,用来支持企业搞技术改造,比如用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降低生产成本,或者研发高附加值产品,让泰国货从“便宜货”变成“技术货”,减少对价格战的依赖。 中美贸易战里,大多数东南亚国家都选择“两边讨好”,像泰国这样直接砸钱跟美国“对线”的,还真不多见,但仔细琢磨,这背后既有无奈,也有算计。 无奈的是,泰国经济极度依赖出口,美国为其第二大贸易伙伴,一旦被美国关税“卡脖子”,泰国制造业恐瞬间“瘫痪”。 所以这200亿,与其说是“对抗”,不如说是“自救”,用短期补贴换企业转型的时间,避免被美国“去供应链化”。 算计的是,泰国也在赌一个“机会”:中美贸易战越打越烈,全球产业链正在重构,泰国如果能借机把制造业从“低端代工”升级成“区域枢纽”,未来就能在中美之间赚到更多主动权。 比如现在泰国电动汽车产业,就靠着中国比亚迪、美国特斯拉的双重投资,成了东南亚“电车中心”,这波操作,多少有点“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味道。 不过泰国也得小心“玩脱”:200亿泰铢不是小数目,如果美国继续加码关税,或者企业转型太慢,这钱可能打水漂,更关键的是,泰国得想清楚:是当美国的“备胎”,还是当自己的“主角”?毕竟靠补贴过日子,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啊。
泰国突然宣布了! 8月5日,泰国财政部突然宣布:准备砸超过200亿泰铢,帮本地
掘密探索
2025-08-06 11:46:03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