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狮上天,中国下水,泰国这波军购打得挺聪明
泰国这波动作,怎么看都不像“常规军购”,更像是在给自己的未来押注。4架鹰狮、一艘中国潜艇,虽然看着不起眼,实际已经精准砸向了空军和海军的命门:一个是补F-16退役的缺口,一个是填南海防务的空白。
先说鹰狮,为什么不是F-16换F-16,不选F-35,不搞歼-10CE?泰国不是没想过,是权衡了所有选项后才选了鹰狮。用他们空军司令潘帕迪的话说,“F-16服役37年,要退了。”你要是这时候还不着手替换,那2030年往后,天上的大洞就没人补了。
但鹰狮真的是最佳选项吗?
按常理来说,鹰狮不是顶配战机,单发,载弹少,航程一般,对比F-35或者阵风根本谈不上“全面碾压”。但它胜在“够用、便宜、省事”。更关键的是:瑞典答应了G2G(政府对政府)模式,不绕弯子、不甩锅,中立国办事利索,对泰国来说就是稳。
195亿泰铢买4架鹰狮E/F,换算下来单价近14亿人民币,不能说便宜,但和其他选项比起来不算贵。而且从计划来看,这只是第一阶段,后面还有8架分两轮继续买,总共三阶段、600亿预算,一口气安排到2035年,整个节奏配合F-16的退役期,不急不躁,有条不紊,堪称“稳健型中年空军”的典范。
再看海军那边的动作,买中国潜艇这事,其实比买鹰狮更值得说两句。
泰国海军这几年,心里其实挺清楚,没潜艇的海军,在今天的东南亚,属于“只能看不能打”。早在2017年就敲定了从中国采购S26T型潜艇的协议,总价130亿泰铢(不到30亿人民币),但因为德国不愿意出口MTU发动机,一直拖着。现在,这艘中国潜艇终于尘埃落定,很可能是换装国产AIP动力的改进型。
这就是中国造船业的灵活性了:德国不卖?那我自己配!关键是,泰国这次没有换向韩国,也没有选法意联合体,而是继续选中国,说明信任还在。更说明了,在关键时刻,中国不光能交货,还能兜底,这就是合作可靠性的体现。
中泰军事合作,不是头一回了。陆军方面,中国装备早就在泰军里混了个脸熟。演习、训练、武器输出,都在稳定推进。这次潜艇订单能够持续落地,标志着中泰在海军合作层面也走上了新台阶。
放眼整个区域,泰国这波升级,无论鹰狮上天,还是中国潜艇下水,都显得有些“低调但精准”。不像菲律宾那种一掷千金式靠向美军,也不像印尼那种到处撒单子玩军购摇号。泰国是典型的:不指望谁罩着我,但要把自己装备慢慢补齐,关键点不能空。
你说它不结盟吧,它真是啥都买,但你说它没有主心骨,也不对,这不,从空军到海军,干脆利落选了“两个不吵不闹、只求合作”的国家:瑞典和中国。
所以你说泰国这波军购是为了面子、炫技?根本不是,它更像是一个老练玩家在边角补棋,掐准F-16要退役的档口,也没让潜艇项目再烂尾,分阶段、稳推进、全合约,这种操作,老实说,不浮夸但很有章法。
至于未来谁能给它空军更高的技术升级?谁能持续提供潜艇维护和训练体系?谁能在突发状况下撑它一把?泰国肯定都在心里画过圈了,这不,就是用真金白银,选出了自己心里清楚的答案。
鹰狮飞的是防区外的经济适配,中国潜艇潜的是信任值,泰国这次没砸场子,但打了一记够稳的补丁。世界风云诡谲,不怕没高端货,怕的是你关键时候啥都不敢买。泰国这回,敢下单、敢组合、敢定期规划,说到底,是把“怎么做个中等强军”的作业抄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