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树”要种在拉美?俄专家放话,给特朗普下了个“古巴式的马威” 这一轮,俄罗斯

志亮说国际 2025-08-06 11:43:32

“榛树”要种在拉美?俄专家放话,给特朗普下了个“古巴式的马威”

这一轮,俄罗斯真的不装了,话都说到拉丁美洲去了。

8月4日,塔斯社采访了一位分量不轻的专家——俄罗斯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的亚历山大·斯捷潘诺夫。他直接放话:俄罗斯未来可能在拉美国家,特别是委内瑞拉或古巴部署“榛树”导弹系统。

熟悉一点历史的人,立马就联想到六十多年前的“古巴导弹危机”。这不是普通的嘴炮,而是顶着历史阴影开出的支票。

先说清楚,“榛树”是什么?

这是俄罗斯近年“压箱底”的战略性装备,类似于“高超音速+远程+多弹头”的组合拳。外媒猜测,它很可能是“伊斯坎德尔-M”的升级版,也可能集成了“锆石”或“匕首”的技术路线,总之是奔着突破北约防空体系去的。

斯捷潘诺夫的原话很扎眼:“榛树”比美国的“海马斯”和“堤丰”都强,它部署到俄罗斯边境是为了进攻性打击,但放到拉美,目的就是全球存在感。

翻译一下:你在我家门口部署,我也能在你后院立根旗子。

再看时点,这话为啥选在8月4日放?

因为这天俄罗斯外交部刚刚官宣:正式解除《中导条约》下的自我限制,即俄罗斯从此不再克制,不再“单方面仁义”,陆基中短程导弹系统该部署就部署。

而《中导条约》最初就是冷战时期,美苏为了避免互相在对方家门口放“近距离大杀器”而签的。现在俄方掀桌子说:你们北约都往我边境堆火箭炮了,我还仁义个啥?

俄美对抗,从乌克兰转到加勒比?

有这个趋势。

我们得串联一下这两个月发生的事: 7月28日,梅德韦杰夫一边喝酒一边开火,说特朗普在玩“最后通牒游戏”,警告俄罗斯还保留“终极核打击能力”; 结果特朗普一句“过气总统”打发了他,直接派出两艘核潜艇靠近俄罗斯周边水域,摆出真摊牌的姿态; 克宫眼看着梅德韦杰夫火药味太浓,佩斯科夫赶紧澄清:他不代表总统; 紧接着,俄罗斯专家放出风声,说我们不但不怕,还可能在你们后院部署“榛树”。

逻辑很清楚:你玩核潜艇,我玩拉美部署;你亮刀,我磨枪;你来硬的,我不演了。

说白了,这是给特朗普打预防针

别小看这话的背后信号,这不是俄罗斯“真想打”,也不是“真想在加勒比搞事”,而是想逼美国重新回到谈判桌上,尤其是8月8日这个临界点——特朗普设定的俄乌战争停火“最后期限”。

特朗普讲过:“如果到那天还不和平,美国就要对俄罗斯搞更严厉制裁。”问题是,俄罗斯现在不想被你牵着鼻子走。

所以他们一边亮肌肉(不再限制中导部署),一边放风(拉美可能部署),意图很清晰: 逼你美国重新思考,你到底是要谈,还是要拼?

那现实操作层面呢?能成吗?

短期内,真把“榛树”部署到拉美?难。

古巴现在经济焦头烂额,没精力也没底气再卷入大国博弈; 委内瑞拉虽亲俄,但国内也不稳,前脚刚接了伊朗的无人机系统,后脚还得看美国的脸色放不放原油; 更重要的是,这种部署级别的事,不是哪个专家一句话能决定的,背后需要的是总统层级的国家意志+经济投入+战略护航。

不过,俄专家放话并不是儿戏。就像当年“先锋”“萨尔马特”刚刚亮相一样,前面先是声音,后面才是实操。

中国视角怎么看?

我们不搅局,也不凑热闹。但俄罗斯在西半球“亮旗”,客观上确实转移了西方火力。

从战略层面看,中国和俄罗斯是背靠背,互为纵深的伙伴。美方如果一旦同时在东欧和拉美都要布防,那就意味着资源被分散,全球战略平衡的压力增加。

简单点说:我们不出头,但有人敢把火点远一点,那也未必是坏事。

古巴导弹危机2.0不会马上来,但这根“榛树”的影子已经落到特朗普的办公桌上了。

现在看谁敢先眨眼。

0 阅读:10
志亮说国际

志亮说国际

滚滚长江东逝水,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