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南关之战,冯子材3万清军对战2000法军,再加上洋枪洋炮加持,赢了实际上也合理。但是难能可贵的是,冯子材在击退法军之后竟然主动追击,使战果继续扩大。 [凝视] 1885年春天,一场改变中法战争走向的战役在广西镇南关打响,67岁的冯子材带领清军,用看似落后的土办法击败了装备精良的法军,这是晚清对外战争中极为罕见的胜利。 当时的法军可不是等闲之辈,参战的两个旅约2000余人,装备着最新的后膛枪和线膛炮,军官大多出身军校,训练有素。而冯子材手下的清军虽有3万余人,但装备仍是前膛枪和老式滑膛炮,通讯基本靠人马传递。 更要命的是,法军已经攻占了谅山,随时可能突破镇南关天险。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冯子材接过了这个烫手山芋。 这位老将的第一个动作让很多人看不懂:修墙。他带着士兵在关前险要处筑起三里长的土墙,还在墙外挖了深沟。当时不少人嘲笑这种“土办法”能有什么用,法军的重炮一轰就得倒塌。 3月23日,法军果然来了,炮声隆隆中,奇迹出现了:法军的炮弹打在松软的土墙上,威力大打折扣,就像拳头打进棉花里一样。而那些挖好的深沟更是让冲锋的法军吃尽苦头,不少人掉进沟里摔得鼻青脸肿。 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冯子材做了件让所有人震惊的事:这位白发老将亲自持矛冲锋,两个儿子紧跟在身后。这种不要命的打法彻底点燃了清军士气,法军见状阵脚大乱。 到了下午,法军开始溃退,丢下大量装备逃回谅山。按照以往的惯例,清军击退敌军就算胜利了。但冯子材却做出了个惊人决定:追击! 3月26日,清军攻克文渊;29日,收复谅山,将法军彻底赶出中国边境。这种扩大战果的做法在晚清将领中实属罕见,要知道之前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中,清军都是击退敌军后就见好就收。 这场胜利的冲击波直达法国本土,当时的法国总理茹费里因此下台,中法战争出现转机。虽然最终清政府还是签了不平等条约,但至少保住了广西边境的安全。 冯子材的胜利秘诀其实并不复杂:因地制宜的防御工事,身先士卒的指挥风格,以及敢于扩大战果的决断力。特别是那面看似简陋的土墙,恰恰打乱了法军现代化进攻的节奏。 这场战役告诉我们,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经验和胆识往往能创造奇迹。有时候,敢打敢拼比装备精良更重要。老办法用对了地方,照样能发挥大作用。 想象一下,如果当时清军多几个像冯子材这样敢打敢拼的将领,晚清的历史会不会完全不同?你觉得冯子材最厉害的地方是什么?是那堵神奇的土墙,还是他67岁高龄还能亲自冲锋的勇气?除了镇南关大捷,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 信源: 人民日报——冯子材:金戈铁马镇南关(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新华网——冯子材:老将出征赢大捷
镇南关之战,冯子材3万清军对战2000法军,再加上洋枪洋炮加持,赢了实际上也合理
优优谈过去
2025-08-06 11:19:26
0
阅读: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