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深秋廖昌永演出成功结束后,美滋滋地回家了。没想到妻子却对他冷言冷语,顿

提莫说热点 2025-08-06 01:35:11

1990年深秋廖昌永演出成功结束后,美滋滋地回家了。没想到妻子却对他冷言冷语,顿时他就懵了,我又哪儿做错了?”妻子又给他泼了盆冷水,你表演的哪儿是斗牛士啊?简直是斗鸡!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廖昌永演出结束回到家,满心欢喜地等着妻子王嘉的夸奖。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一盆冷水:"你表演的哪儿是斗牛士啊?简直是斗鸡!" 这句话像一记闷棍,把他打懵了。这个从四川郫县农村走出来的歌唱家,此刻站在客厅里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完全不明白自己哪里出了问题。 廖昌永的起点是四川郫县的泥土地,七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一个人拉扯着四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田间地头成了他最早的舞台,放牛时唱,劈柴时唱,干农活时也唱。村里人都说,这孩子的嗓子是老天爷赏的。 靠着这股子倔劲,他揣着借来的路费闯进上海音乐学院考场,主考官周小燕听完他唱歌当场拍板要人。 艺术殿堂的门槛后是残酷的现实,食堂饭菜要用粮票换,穷学生廖昌永经常饿着肚子练声。 最艰难的时候,一张50元的匿名汇款单救了他。这相当于当时教师半个月工资的救命钱,来自同班那个总冲他笑的上海姑娘王嘉。 这个抉择也埋下了两人命运的伏笔,钢琴才女王嘉放弃了海外深造的机会,选择成为他背后的推手。 在国际声乐比赛迫近的那天夜里,廖昌永发现衬衫纽扣崩落了。王嘉剪碎自己的真丝睡裙,熬红眼睛缝出新扣。钢琴系才女的手从此常带针眼,但让丈夫站上赛场的执念压倒一切。 但当廖昌永初尝成功滋味时,她立即切换角色成为最严苛的批评者。那场"斗牛士"演出后的批评只是个开始,数周后国际赛事落幕,廖昌永迫不及待把录像带塞进机器,王嘉的点评依然犀利:"气息不稳,高音部分处理得不够干净。" 这种严苛不是没有道理,1996年,廖昌永在法国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中成为首位夺冠的亚洲人。次年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上,当《塞维利亚理发师》的最后一个音符落下,评审席全体起立鼓掌。 挪威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的金奖被他收入囊中时,全球顶级歌剧院争相递来合同。所有人都以为他要远走高飞,廖昌永却在庆功宴上宣布:"我的讲台在上海音乐学院。" 这个决定背后是王嘉的影响,她深知丈夫的根在中国,离不开这片养育他的土地。 2005年廖昌永回到母校任教,2019年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致力于培养新一代音乐人才,推动中国音乐走向世界。 他的故事在网上流传,网友们纷纷点赞:"从农村走出来的歌唱家,太励志了!"还有人感慨:"这样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再苦的日子也能熬出头。" 廖昌永用歌声回报社会,用行动诠释感恩。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在央视《爱的奉献》募捐活动中捐出10万元。2018年担任"大熊猫文化全球推广大使",用自己的影响力号召更多人关注大熊猫保护。 甚至在2023年,他还参加了成都大运会火炬传递,为家乡的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从田间地头到世界舞台,廖昌永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他的成功不是偶然,是无数个在琴房苦练的日夜,是妻子王嘉的严格要求和默默支持,更是对音乐始终如一的敬畏与热爱。 如今作为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他提炼出教创演研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这个故事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的真实,没有夸张的传奇,只有普通人通过不懈努力改变命运的坚持。廖昌永和王嘉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缩影,更是一个时代的写照。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这样的故事尤其珍贵,它告诉我们,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脚踏实地的付出,更需要身边人的直言不讳和鼎力支持。 官方信源: 央视网《音乐人生》廖昌永专题报道 澎湃新闻《廖昌永:在梦开始的地方,守护中国未来的音乐梦想》 郫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廖昌永-古今人物》专栏

0 阅读:72

猜你喜欢

提莫说热点

提莫说热点

提莫说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