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姚洋教授最近的一段话火了!他说:“我们有大概1200所本科院校,其中一半的学校都应该改造成职业技术大学,这些技术类大学的今后就是以培养技能为主,我们说实在的不需要太多这种宽口径教育的大学,留下600所,我觉得足够了。” 珠海那边那所学校确实建得挺大气,教学楼外墙贴着“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的大字,但你进教室看,基本上还是大课灌输,学生说换了校徽换了教材内容还是那一套,连专业实训都只是拿PPT讲讲流程,连模拟软件都没装过,那种“演而不练”的尴尬也不是一两个人在吐槽,有个财经专业的学生说她实习时候连一张发票怎么开都没弄明白,回来被班主任说“那不属于我们培养目标”。 四川那家厂子的事情在工程圈传过一轮,那孩子不是不学无术,是学校就没教过他行业里通用的软件,上课顶多画二维图,他连装配公差都没接触过,被安排去仓库那天,他还试图和老员工聊设计的事情,结果对方回了一句“你能看出这个螺母型号不”,当时他站在那发愣了好一会儿,后面再没人喊他去设计室,他自己也就不吭声地走了。 广东那家高职最近在短视频平台挺火,原因是他们搞了一次实训直播,晚上十点的教室还亮着灯,几个学生围着数控机床比着图纸操作,评论区全是“这才像在学东西”的话,他们那个系主任以前就是工厂出来的,讲课不管讲义,直接上案例,学生说他们进车间实习,设备型号跟课堂用的一样,适应几天就能独立干活,签约的时候反倒是企业抢人抢得凶。 说到这,其实有些地方高校是不愿主动改名字的,他们明知道校内没几台像样的实验设备,但只要招得动学生,校名后面那个“大学”就值钱,听说某市有所学校改成“技术学院”后,下一年招生掉了一半,校领导开会气得拍桌子,说以后不能再给人这种“贬低感”。 不过现实往往比情绪更直接,像那份《中国技能型人才缺口白皮书》已经写明白了,关键岗位缺的不只是学历,而是能操作、懂工艺、会上手的复合型技能人才,那些做自动化调试的,哪怕是初级岗,也没空教你从零开始学,有的企业甚至愿意给高职学生配导师,就怕人来了干不了几天就走了。 别说现在,大厂技术员里早就有不少高职背景的骨干,有人从数控车床一路做到工程管理,中间换过三家工厂,工资涨了五倍,履历写的全是具体工艺和现场经验,有网友说这种人跳槽时连HR都得请车间主管一起面谈,不是因为学历值钱,是因为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真的能救急。 姚洋说的那600所学校要做的是转弯而不是掉头,不是让人觉得“从大学变成职校了”,而是把那些没法走学术路线的学校从“名不副实”的状态里解放出来,换个思路,去培养能真干活的人才,而不是做一个四不像的摆设。 这事最近在网上吵得挺厉害,你有没有身边的例子,也遇到过类似的感受?欢迎讲讲你看到的情况。
北京大学姚洋教授最近的一段话火了!他说:“我们有大概1200所本科院校,其中一半
念容谈综合
2025-08-05 23:43:4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