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息,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宣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
“感谢中国伙伴,让巴基斯坦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太空相机!”
在2025年的国际航天舞台上,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在一场记者会上自豪地宣布:“感谢中国伙伴,让巴基斯坦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太空相机!”
这不仅是一项技术成果的亮相,更是中巴两国友谊在浩瀚太空中的又一次深情印证。
外界热议的“太空相机”,其实是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一号(PRSS-1)上的关键载荷。
2018年7月9日,它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升空,开启了服务地球、观察国土的太空旅程。
从性能来看,这颗相机绝非“普通角色”,它的地面分辨率达到优于1米(全色)和4米(多光谱),能够清晰捕捉地面上如汽车型号、建筑轮廓等细节。
与此同时拥有不小于60公里的成像幅宽,使得一次拍摄能覆盖广袤区域,在国际商业遥感领域同级别产品中极具竞争力。
能做到“分辨率高 + 幅宽大”的遥感设备,在全球也屈指可数。
这颗“太空眼睛”不仅看得清、看得广,关键是,处理快、传输准。
它搭载两台独立的数据处理器,每台相机可分别完成图像采集、处理、存储与数据下传,从而大大提升信息流通的效率与图像质量。
地面接收的数据几乎接近“原图”,为后期分析与民用、农业、水利、城市管理等应用提供了可靠基础。
此外卫星还具备±52°的侧摆与±40°的俯仰能力,意味着它可以灵活“扭头抬头”,在轨道上不断调整视角,实现对国土的频繁覆盖——大约每两天就能获取一次全境图像。
对于一个拥有复杂地貌与多样化需求的国家来说,这样的遥感支持堪称高效“空中调度员”。
如果说这颗“太空相机”是中巴关系中的一颗新星,那么它背后则是一段绵延三十余年的深厚航天合作史。
中巴航天合作的起点可追溯到1990年,当时中国首次使用长征二号捆绑型运载火箭,成功将一颗巴基斯坦科学试验卫星送入太空。
这是一次探索性的尝试,却成为后来一系列合作的基石,2011年双方再次联手,发射了巴基斯坦1R通信卫星。
这颗卫星极大改善了巴境内特别是偏远地区的通信质量,让偏僻山村也能更顺畅地与外界联系,从而推动了社会资源的均衡流动。
可以说它不仅是一颗技术卫星,更是信息桥梁、发展催化剂,而2018年7月的这次发射,则是中巴航天合作的“高光时刻”。
长征二号丙/SMA火箭“一箭双星”,将PRSS-1与科学实验卫星PAKTES-1A一同送入预定轨道,不仅展示了中方成熟的发射能力,也让巴方实现了遥感卫星的自主拥有。
从科学试验、通信应用再到遥感探测,两国合作领域不断扩展,合作深度也在不断提升。
在这个愈发高度互联的世界里,太空不再遥不可及,它既是科技强国的重要象征,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而中巴的这段航天合作史,不仅是一段技术协同,更是政治互信、文化认同的写照。
这颗“太空相机”凝聚的不只是图像数据,它拍下的还有一段国家之间互相支持、携手并进的历程。
从1990年的“首次尝试”到2018年的“遥感星发射”,再到如今成为国际焦点的技术结晶,中巴合作从未停步。
未来这对“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很可能将在更高、更远的太空中继续书写友谊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