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东极岛把海浪烧成开水影片落幕,内心却久久无法平静,那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画面依

白翠说娱乐 2025-08-05 22:22:13

电影东极岛把海浪烧成开水 影片落幕,内心却久久无法平静,那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画面依旧在脑海中不断翻涌。这段历史不该被遗忘,这个故事也应该被更多人看见。​

《东极岛》将镜头聚焦于二战时期那段几乎被岁月尘封的 “里斯本丸” 事件。1942 年,日军征用的货轮 “里斯本丸” 运载着 1816 名英军战俘,在途经舟山群岛东极岛附近海域时,被美军潜艇击中沉没,底舱的战俘面临溺亡的绝境,而日军不仅拒绝施救,还向逃生的战俘开枪。东极岛的渔民们在这时刻挺身而出,用他们的勇敢与善良,在惊涛骇浪中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营救。

影片中的阿赑和阿荡,这对兄弟无疑是渔民群体中的典型代表。阿荡眼神纯真、坚定,面对敌人,毫不畏惧,那股热血勇敢劲儿,让人印象深刻,他那双“纯真而坚定”的眼睛,像是黑暗海面上的灯塔,照亮了整个故事的伦理底色。他从最初的莽撞单纯的少年,到最后眼神坚定狠厉,奋不顾身的扑向敌人,甘愿为了救人牺牲自己,用他的纯真与热血,在观众心底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阿赑一开始是隐忍的,但在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暴行以及弟弟的惨死之后,他再无忍耐,压抑太久的血性终于爆发。为弟弟阿荡复仇的那场戏堪称全片的高潮之一。他独自一人,浑身散发着决绝的气息,手起刀落,目标明确,就是要为弟弟报仇,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弟弟的离世,仿佛让他生命中的那盏灯骤然熄灭,但也正是这份悲痛,激发了他更强烈的斗志,要让侵略者为他们的恶行付出代价。​

阿花的形象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她打破了女人不能出海的陈旧规矩。在那个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海岛,这需要莫大的勇气。阿花那句“女人不能出海,我阿花今天就破了这规矩”的宣言,不是空洞的女权口号,而是在暴风雨中死死拽住缆绳的决绝,她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战争中的独特力量,她们同样勇敢,同样坚韧,为了正义与善良,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最后看到“里斯本丸”即将沉没,渔民们在阿花的带领下纷纷划船出海营救幸存者时,更是让我全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那时,日军的巡逻艇还在附近,随时有被炮弹击中的风险,但渔民们没有丝毫退缩,迸发出惊人的血性,为他们紧张揪心的同时又被那场面深深震撼。

影片的结尾,“献给血性的中国人” 几个大字映入眼帘,瞬间让人为之动容。“中国渔民是英雄,他们应该被铭记”,这段历史更是,真相不会随着沉没的残骸而永眠,在记忆的长河中,影片中的阿花轻声诉说着 “我们救下很多人,他们其中一些人活了下来,最终回到了他们的家乡”。这些渔民们的义举,不仅仅是拯救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更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向世界彰显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善良与担当。

影片对“海上有难,必救”这一渔民信条的诠释,有着超越时代的普世价值。阿花那段朴实的自白:“无论什么人,说话听不听得懂,长得有多不一样,都是人,生而为人,还是应该互相帮着些”,道出了救赎行为的本质——它不是功利的选择,而是人性的本能。正如导演所说,中国渔民救人,不是为了让谁说一声谢谢,那是他们的本能,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勇敢与善良,他们这种超越国界、种族的大爱,应该被世界铭记。

《东极岛》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对那段历史的深情回望,是对中国渔民英雄事迹的赞歌。它让我们看到了在战争的阴霾下,人性的光芒依旧耀眼夺目,中国人的血性从未被磨灭。强烈推荐大家走进影院观看这部影片,去感受那段历史,相信你也会被影片中的故事深深打动 。电影东极岛口碑电影正当夏

0 阅读:5

猜你喜欢

白翠说娱乐

白翠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