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4小时,中方做出新表态,击碎美方幻想,俄石油中国照买不误,美国说到做到,将

吴能力聊意 2025-08-05 21:55:36

不到24小时,中方做出新表态,击碎美方幻想,俄石油中国照买不误,美国说到做到,将购买俄罗斯石油可能遭受二级关税制裁的议题放入中美第三轮会谈,直接在明面上对我国发出严重警告,但中美第三轮会谈本就只关涉中美经贸往来当中的诸多事项,二级关税制裁实际并不在其列,于是这样的一幕就此出现:会谈结束后不到24小时,中方做出新表态,直接击碎美方幻想,释放出即使遭受二级关税制裁,俄罗斯石油也照买不误的重大信号。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刚刚结束的第三轮中美经贸会谈中,本应聚焦贸易平衡、市场准入等实打实的议题,却突然多出一项“插队”的内容:美国强行将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的问题塞进谈判桌,这种“强行加戏”的操作让人不禁皱眉,原本以为是一次正经的经济对话,结果却被搞成了地缘政治博弈的延伸,美国希望借助关税威胁让中国在能源问题上让步,试图打破原有的谈判框架,实则暴露出其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日益焦虑的心理。 这种操作看似强硬,实则底气不足,首先,这场会谈的主题原本就和能源采购无关,中方早已明确,经贸问题就该在经济层面解决,而不是夹带私货,把与第三方的能源买卖强行拉进双边谈判,不仅逻辑站不住脚,在国际规则上也没有依据,美方试图用关税当作筹码,让中国在能源进口上“听话”,但这招在现实面前显得十分苍白。 中国的态度也很明确:国家能源安全不容干涉,会谈结束不到一天,中方就通过官方渠道释放出清晰信号,即便面对所谓的二级制裁,也不会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这不仅表明中国不接受外部强加的限制,更是一种对全球能源多元化趋势的积极回应。 要理解中国为何坚定继续采购俄罗斯石油,必须从国家能源结构和发展需求说起,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巨大,每天消耗的原油数量是天文数字,其中超过七成依赖进口,在这种情况下,稳定、可预期、成本合理的能源来源至关重要,俄罗斯正好符合这三项关键指标。 从地理上来看,中俄接壤,运输路径短,成本低,通过管道输送原油,不仅能减少海运途中的不确定性,还能在局势紧张时保障能源不断供,目前中俄之间的几条重要原油通道已经运行多年,输油量稳定,签署的长期协议也为未来提供了保障,相比之下,从中东或非洲进口石油则面临更多不可控变量,比如地缘冲突、海峡封锁等问题。 价格上更是优势明显,近几年,俄罗斯出口的原油普遍低于国际市场平均价,这对中国炼油企业来说,无疑是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利器,一吨原油便宜几个百分点,放在年进口上亿吨的体量下,就是百亿美元级别的节省,而这些成本优势最终也能通过产品价格惠及终端消费者。 更关键的是,近年来中俄之间的能源结算体系也在不断优化,大量交易已逐步脱离美元体系,转而使用本币结算,这不仅减少了对美元的依赖,也让美国通过金融手段施压的空间越来越小,当交易从美元体系中“绕行”,美方即便想要“卡脖子”,也找不到下手的地方。 当然,美国手中的“二级关税”这张牌看起来不小,实际启动起来却问题重重,所谓的“二级制裁”,本质是对与受制裁对象有业务往来的第三方进行惩罚,换句话说,美国不是直接制裁俄罗斯,而是要对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加税,这种“连坐”式的制裁方式不仅在国际上争议极大,也很容易引发反弹。 更何况,中国早已为这种情况做好了准备,近年来,中国在法律与政策层面建立了针对外部制裁的应对机制,比如出台了一系列反制措施,赋予本国企业法律保护工具,同时,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也让中国在面对某一市场的压力时拥有更强的回旋余地,即便某些商品出口美国受限,通过区域贸易协定、发展新兴市场等方式,也能有效降低潜在损失。 美国曾在过去几年多次使用加征关税的手段试图遏制中国的产业发展,但最终发现这招对自己伤害更大,关税上去了,美国消费者面对的是涨价的日用品、家具和电子产品;企业面对的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被压缩,通胀问题愈演愈烈,最终不得不自己撤回部分加征关税措施,历史已经证明,这种“关税战术”并非灵丹妙药,反而容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信息来源:美方威胁中国若继续买俄罗斯石油将面临更高关税,外交部回应|澎湃新闻

0 阅读:1571

评论列表

江平

江平

2
2025-08-06 08:49

在便宜的原油,中石油,中石化,都喊亏本了

用户11xxx35

用户11xxx35

2
2025-08-06 08:21

严控稀土,准备脱钩。

用户10xxx34

用户10xxx34

1
2025-08-06 06:57

小编像似参加了会谈。

你觉得好就好

你觉得好就好

2025-08-06 11:15

特朗普太看重关税了

猜你喜欢

吴能力聊意

吴能力聊意

每天分享身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