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为什么现在集体放弃新能源汽车了? 德国推迟了禁售燃油车的计划,英国削减了新能源车补贴,美国充电桩建设也慢了下来,但就在这个时候,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却暴涨120%,全球每卖三辆新能源车就有一辆是中国造。 很多外国车企都发现,就在他们忙着转型电动车的时候,中国的燃油车技术悄悄追了上来,现在中国造的发动机,性能已经不比国外的差了,价格还更便宜,这就像跑步比赛,欧美选手觉得反正要换赛道了就不认真跑了,结果被中国选手反超了。 氢能源一直被日本、韩国当作"终极新能源",结果最近他们发现,中国在氢能源技术上跑得更快,中国企业的制氢成本比日本低了三分之一,建的氢能项目数量是全球最多的,这就像玩游戏,别人以为找到了终极武器,结果发现中国玩家升级得更快。 去年美国得州大停电,好多人家好几天没电用,欧洲也经常因为能源问题电价暴涨,但在中国,就连云南大山里的5G基站都能保证不断电,中国的电网就像开了"外挂",全国99%以上的时间都有电,这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巨大优势,想造什么都能稳定生产。 欧美国家喜欢"一条路走到黑",说要发展新能源就把燃油车都放弃了,但中国是"多条腿走路":燃油车继续改进,电动车全力发展,氢能源也在布局,疫情期间就看出来了,外国车企因为缺芯片停产的时候,比亚迪自己能生产芯片,根本不怕断供。 其实中国制造能后来居上,关键就是三个字:不放弃,欧美国家总想着"弯道超车",找到一个新技术就把旧的都扔掉,但中国不一样,燃油车要继续做,电动车要大力发展,氢能源也要布局。 这种做法特别像我们考试复习:不能只复习重点,要全面复习,因为谁也不知道考试会出什么题,中国制造就是这样的"全面复习",不管技术怎么变,都能跟得上。 但也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能什么都想做,最后什么都做不精,二是要避免产能过剩,现在新能源车很火,但也不能一窝蜂都去造车。 最值得学习的是中国电网的建设思路,就像盖房子要先打好地基,中国先把电网这个"地基"打牢了,上面想盖什么楼都行,这种扎实的基础建设思维,才是中国制造最大的优势。 说到底,制造业竞争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不在乎一时跑得多快,关键是要一直保持前进,欧美国家总想找捷径,中国却是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这可能就是中国制造越来越强的真正原因。
欧美为什么现在集体放弃新能源汽车了? 德国推迟了禁售燃油车的计划,英国削减了
物规硬核
2025-08-05 16:17:49
0
阅读:51
用户14xxx11
发达国家人口少,地广人稀,新能源汽车基础建设少,如果大规模建这东西,会导致没有人用,也是浪费,而且这些地方冬季特别冷,冬天根本用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