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社保的新规,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那些四五十岁以上,从来没有交过社保的人该怎么办? “新规下来,我这种一天都没交过社保的人是不是直接被判‘老后无期’?”一位在工地干了22年的抹灰师傅蹲在钢筋堆旁,猛吸一口烟,眼圈红得吓人。他今年52岁,腰椎已经弯成一张拉满的弓,日薪260块,全家的开销全靠这260块。眼下政策风向一变,他最怕的不是没活干,而是“活干没了,社保还没影”。 这不是一个人的恐慌。人社部披露,截至2024年底,全国还有约1.1亿灵活就业、打零工的人游离在职工养老保险之外,其中50岁以上占比超过三成。他们大多出现在尘土飞扬的工地、油烟滚滚的小馆、凌晨两点的批发市场,年轻时没人替他们交,现在想补,却发现时间比腰椎间盘更脆弱。 新规确实把“15年”的硬杠杠摆在了桌面上,但它也偷偷留了三扇侧门:一是“延迟退休继续缴”,二是“一次性补缴”,三是“转城乡居民养老”。听上去像救命稻草,可真要伸手去抓,才发现每一根都带刺。 先说延迟。52岁的抹灰师傅得干到67岁才能凑满15年,可工地招工简章写得明明白白:55岁以下。小餐馆的洗碗阿姨更尴尬,法定女工50岁退休,她要续缴到65岁,而老板已经在盘算用机器洗碗。延长缴费年限,对他们而言不是政策恩赐,而是身体与岗位的一场残酷拉力赛。 再说一次性补缴。政策口径是“2011年7月前参保、延长5年仍不足15年”的人才可以一次性补齐。可这位师傅从未开户,“一次性”三个字与他无缘。真正能走这条路的,是那些年因为企业改制断缴的老职工,名额早被抢光,窗口前排队的不是他。 剩下最后一道门:转城乡居民养老。门槛低,一次性补缴几千到一两万就能办,但待遇也肉眼可见地缩水——2024年全国城乡居民养老月均养老金只有204元。204元,相当于他眼下一天的工钱,却要撑起整整一个月的生活。有人苦笑:“这点钱,买降压药都不够。” 更揪心的是,从2030年起,职工养老的最低缴费年限还要从15年逐步拉到20年,每半年加一次码。也就是说,如果现在不赶紧上车,未来要凑的年限会更长,而他们的体力却只会更差。 有人说,那就干脆不交,把钱攥在手里最踏实。可真出了事,就知道什么叫“存款蒸发”。去年8月,北京顺义一名52岁的木工从脚手架上摔下,双腿骨折,住院押金就要6万。他没医保,只能水滴筹。筹到3万时,人已经错过最佳手术期,现在靠双拐走路。工地上像他这样“裸奔”的人,十个有八个。 政策不是没有温度。2025年开始,最高法明确“自愿弃保”协议一律无效,老板再敢用“多给你500现金代替社保”这一套,员工离职可索赔,干一年赔一个月工资。但这纸判决,对已经错过黄金参保期的四五十岁零工群体来说,更像是迟到的正义——他们连劳动合同都没有,怎么证明劳动关系? 现实就是这么骨感:想补,没单位;想退,只能拿回个人账户那三瓜两枣;想转,待遇低到尘埃。唯一能抓住的,是眼下还能动的身体。上海长宁区一家街道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员给我看了最新数据:今年4月以来,以灵活就业身份首次参保的50岁以上人员同比暴增340%,他们大多干一天活就当天在手机小程序里给自己缴一天社保,“能缴一个月算一个月”。其中一位56岁的保洁阿姨说得很直白:“我不指望退休金有多高,只求别让我的孩子以后在医院走廊里为我下跪借钱。” 写到这里,那句老话又浮出来: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可对于那些被时代洪流冲得东倒西歪的中年打工人来说,现在才种树,土壤已经板结,雨水也不充沛,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咬碎牙齿继续刨坑。 屏幕前的你,也许正年轻,也许父母正处在这个尴尬年纪。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的长辈,别只说“早点参保”的风凉话,帮他们跑一趟社保大厅、教会他们用小程序按月缴费,就是给他们后半生多留一口热气。 评论区留给你们:你觉得这些四五十岁才第一次参保的人,到底该怎么走完剩下的“社保长征”? 信息来源: 中国政府网 2024-04-19 《缴够年限就“坐等退休”?断缴清零?事关您的养老保险,必看》 人社部 2025-08-05 《社保没交满15年的别担心了?2025年新规下,一律按这样处理》 最高法院 2025-08-04 《9月1日起,最高法社保新规实施,“自愿弃保”协议无效》
看了社保的新规,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那些四五十岁以上,从来没有交过社保的人
森森视野
2025-08-05 16:15: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