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一轮关税谈判刚结束,贝森特回国就上CNBC节目,聊了聊谈判细节,他说中方来

菲菲谈国际 2025-08-05 16:10:57

中美新一轮关税谈判刚结束,贝森特回国就上CNBC节目,聊了聊谈判细节,他说中方来了七十五人,美方才十五人,人数差距大,感觉美方有点被动。   一场原本应该旗鼓相当的中美关税谈判,美方的阵容竟然只有中方的五分之一,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刚回国,就火速接受了采访。   谈判室里的人数多寡,看似只是场面上的数字游戏,实则早已暗布着实力较量的棋局,当美方代表再次尝到预想落空的滋味,才猛然惊觉,对华策略上的屡屡受制,早已不是新鲜事。   前两轮交锋中,中方谈判者展现的沉稳与精准,早已在他们心里刻下印记,那些看似温和的应对,实则都藏着不容小觑的专业底气。   这一次,中方不仅派出庞大团队,覆盖各行各业,还在战术层面上拿捏得死死的,从大组会谈到小组深谈,最后再来一轮首席代表的单独交流,节奏完全掌控在手里。   在那些关键事儿上,美国手里真没什么像样的牌可打,就说能源这块吧,他们想让中国别买俄罗斯和伊朗的石油,结果中方直接回了句:这事儿我们自己定。   这种不慌不忙的劲儿,连贝森特都忍不住夸中方代表是老练的政治家,这可不是随口捧两句,是真的打心底里佩服,毕竟美方再怎么施压,中方该怎么着还怎么着,这份沉稳确实让人没话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源不难理解,中国早就不是二十年前那个在谈判桌上话语权薄弱的发展中国家了,这些年,在能源、科技、制造、金融等关键领域不断布局,早已形成强大内功。   面对美方所谓的技术封锁、关税施压,中国依旧能从容应对,不靠嘴皮子,而是靠真本事。   就拿能源来说,中国早已布局全球供应链,不是只靠某一个国家,俄罗斯、中东、非洲、拉美的油气都在计划里,美国想拿石油说事儿,等于拿鸡毛当令箭。   而且从运输成本到定价优势,再到供应安全,俄罗斯天然气和原油在现阶段的确是更优选项,你让一个每年进口上亿吨原油的国家放弃最优渠道,转头去买更贵、更远、还附带政治条件的能源,这逻辑根本站不住脚。   这场在瑞典进行的会谈,看起来平静,但实际上刀光剑影,贝森特说得很委婉,“中方让我们感受到了紧迫感”,其实翻译一下就是:美方被动了。   但这种所谓的“紧迫感”,靠的是美方想拿与日韩、欧盟达成的贸易协议去压中国,营造一种“你要是不配合,大家都一起对你施压”的心理战。   但问题是,这种手段在全球化已深度绑定的今天,根本没太多杀伤力,中国不是没有选项,而是有太多替代路径,美方那点“联盟威胁”,只能算是虚晃一枪。   美方为什么一直盯着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这其实不仅是外交问题,更是特朗普对俄罗斯极限施压的一部分。   在全球能源市场里,如果中国和印度都继续从俄购买原油,西方对俄的封锁就像打空拳,根本起不到关键作用。   前阵子,七国集团搞了个“价格上限”机制,就是让俄油别卖太高,超过每桶60美元就不给你保险。   但这种机制执行到现在,效果有限。现在又说要改成45美元,美国却不参与,反而搞所谓“二级关税”,但没法对中国动手的话,这个政策也只能吓唬吓唬别人。   甚至有声音认为,美国这招对印度都可能施压不了多久,因为最后很可能只是莫迪出来说“我会多买点美国能源”,然后草草收场。   中国依旧在节奏里,美方逐渐陷入被动,那些靠嘴皮子赢不了的局,就得靠底气和体系去撑,而这正是中国在这轮博弈中最让人安心的地方。   牌够多,不如出得准,人多心齐,才是硬实力。

0 阅读:0
菲菲谈国际

菲菲谈国际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