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钱学森扣押5年,却放杨振宁回国,是杨振宁不重要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

如梦菲记 2025-08-05 15:17:16

美国将钱学森扣押5年,却放杨振宁回国,是杨振宁不重要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1年,上海虹桥机场跑道上,一架来自巴黎的飞机缓缓停下,走下舷梯的,是身穿西装的杨振宁。   他这次回来,有一份名单握在手里,最想见的人,是他多年的老同学邓稼先,这一年,中美关系刚刚松动,美国取消了对华访问禁令,杨振宁是第一个回来探亲的美籍华人科学家。   他的归国让很多人想起了另一位科学家钱学森,1950年,钱学森在美国提出回国申请,却被美国政府关押了五年。   当时美国海军高层直言不讳,说钱学森顶得上五个陆战师,决不能放他离开,杨振宁和钱学森,一个自由下飞机,一个被软禁在岛上,这种鲜明对比,让人不免生疑:难道杨振宁就没有那么重要吗?   钱学森搞的是导弹和火箭,在加州理工搞了十多年,熟知美国武器系统的关键技术,那时候正值冷战,美国看谁都提防,像钱学森这种手握军事技术的人,一旦回到中国,美国就等于把自己的底牌送了出去。   于是扣押、软禁、监控样样上,最后还是中国政府不惜代价,用了十一名美国战俘才把他换回来。   而杨振宁走的是另一条路,他搞的是理论物理,研究“对称”“规范场”之类的基础概念,这些听起来离制造武器还很遥远,美国不认为他会立刻为中国“造点什么”,就没像对待钱学森那样看他为威胁。   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判,理论基础一旦成熟,早晚会变成现实技术的源头,只是当时美国看不见这一点,也不愿意等。   更重要的是,美国还以为杨振宁不会回国,早年为了能顺利在美国做研究,他换了国籍,这给外人留下一个印象,觉得他和中国的联系已经淡了。   但杨振宁心里明白,真正对祖国有用的,不一定是当下就回去,他知道,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百废待兴,很多研究连设备都没有,他那一套理论物理,回去反而会占用宝贵的科研资源,于是他留在美国,继续研究,用美国的钱做中国人想做的事。   在他回不了国的那些年里,他在世界舞台上为中国争了不少脸,1957年拿到诺贝尔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他在演讲中毫不避讳自己是中国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世界正视中国科学家的实力,也希望中国年轻人看到,不比外国人差。   1971年,他终于能回国,亲自问邓稼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是不是自己搞出来的,得到肯定答复后,他情绪激动了很久,他说这是灵魂深处的一次震动,比拿诺贝尔奖还激动。   从那以后,他每年都回国几次,参加学术会议,组织交流活动,1980年,他在纽约成立了教育交流组织,资助一批又一批中国学者赴美学习,这些人后来大都回国,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2003年,杨振宁彻底回到中国,定居清华大学,他把在美国的房子卖掉,钱捐给学校办研究院,还主动给大一新生上《大学物理》。   他主张节约科研经费,曾在国家考虑建设大型对撞机时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投入巨大、回报有限,不如把钱花在民生和基础教育上。   很多人喜欢拿他和钱学森比较,其实两人本就不在一个轨道,钱学森像打仗时的主力部队,直接上前线修战壕、建工事,为国家撑起防护盾。   杨振宁则像幕后设计蓝图的人,想得更远,为下一代打基础,一个保障现在,一个铺路未来,缺了谁都不行。   美国把钱学森关了五年,说明他们知道他有威胁,放杨振宁回来,不是因为他不重要,而是他们没看懂他的重要。   他们没想到,一个搞理论的人,也能用另一种方式把国家一步步带入世界前列,他们更没想到,这位科学家,回来的不仅是人,还有他带回来的影响力、人才、资源、眼界。   有些贡献,看得见,有些贡献,要几十年才能显现,杨振宁不是没有重量,他只是不在当下那一盘秤上,美国错放的,是一个用一生为祖国搭桥铺路的科学巨人。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央视新闻——感动中国丨杨振宁用50年回应邓稼先千里同途之约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