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6日,吃过晚饭后,坐立不安的陈永贵,接到了开政治局会议的通知,立

鉴史忆往呀 2025-08-05 13:52:37

1976年10月6日,吃过晚饭后,坐立不安的陈永贵,接到了开政治局会议的通知,立即想到了住在他隔壁的吴桂贤,对工作人员说:“通知西院的一块走!咱车在头里,叫她跟后头,你们的车跟着,不能叫她单独行动!

北京交道口胡同里,陈永贵匆忙上车赶往玉泉山参加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将粉碎"四人帮",改变中国历史走向。

这个头戴白羊肚手巾的山西农民,此时已是国务院副总理。从放牛娃到国家领导人,他的经历在那个年代堪称奇迹。

1921年出生的陈永贵,6岁开始放牛,成年后在大寨村务农。1952年,31岁的他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开始了改造家乡的艰难历程。

大寨村位于山西昔阳县虎头山下,七沟八梁一面坡,耕地稀少且贫瘠。陈永贵带领村民修梯田、打坝淤地,硬生生在荒山上造出了可耕地。

1963年8月,特大洪水冲毁了大寨的庄稼和房屋。

面对政府的救济,陈永贵提出"三不要三不少",不要国家救济粮、救济款、救济物资,当年增产计划不减少、向国家交售粮食不减少、社员口粮不减少。

许多人认为受灾不要救济是愚蠢行为,但陈永贵坚持认为靠自己双手重建家园才是正道。

经过三年苦干,大寨不仅恢复了生产,粮食产量还比灾前提高了一倍多。1964年,毛泽东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

陈永贵一夜成名,全国各地的参观团络绎不绝,他也频繁到各地介绍经验,成为家喻户晓的农民典型。

1975年1月,54岁的陈永贵在四届人大上当选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农业。一个农民当上副总理,这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

即使身居高位,陈永贵依然保持着农民习惯。他住在中南海时坚持自己种菜,抽的是三毛钱一包的"经济"烟,工资按大寨工分标准计算,每月只有91.5元。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农业学大寨"运动受到质疑,陈永贵的处境也变得微妙起来。

陈永贵主动提交辞职报告,内容只有简单几句话:"我文化水平低,工作能力有限,不能胜任副总理工作,请求辞职。"

住院期间,他最惦记的还是大寨的建设,他反复叮嘱家人和工作人员,一定要把大寨的账目理清楚,不能让集体背负债务。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个农民能够凭借实干精神走上国家领导岗位,这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陈永贵改天换地的实干精神和始终如一的朴素品格,都值得后人思考和借鉴。

0 阅读:97
鉴史忆往呀

鉴史忆往呀

欢迎关注,跟着小编一起看历史小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