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 在举行授衔仪式之际,他竟猛地一把扯下肩章,而后扬长离去,紧接着便立下了一则坚定的誓言:死后决然不会身着军装下葬! “我为党和国家出生入死这么多年,我要一个公平。”段苏权激动地说道。当得知自己被授予少将军衔时,段苏权的内心犹如被重锤击中。他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多年来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一幕幕在脑海中不断浮现。 1931年,年仅15岁的段苏权便投身革命洪流,在长征期间临危受命,出任黔东独立师政委,肩负起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的重任。抗战期间,他率领冀热察军区部队在敌后浴血奋战。解放战争时期,作为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他指挥部队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 按照这样的资历和战功,理应被授予中将军衔。然而,最终他只获得了暂授少将的评定。 若要探寻问题的源头,需回溯至1934年。那时,刚满18岁的段苏权带领黔东独立师承担起掩护主力红军转移的重任。 在贵州甘溪的崇山峻岭间,这支红军部队突然与数倍于己的敌军狭路相逢,刹那间枪声大作,一场实力悬殊的殊死搏斗就此展开。战斗的残酷超乎想象,黔东独立师损失惨重,近乎全军覆没。而段苏权也在这场恶战中身负重伤,无奈之下,只能隐匿于民间,艰难求生。 直到1937年,他才历尽艰辛重新找到党组织。这段失联三年的经历,在1955年授衔时被一些人质疑,成为他被压低军衔的主要原因。 授衔当天,当段苏权看到昔日部下与自己同列少将时,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愤懑。他当场扯下肩章,拒绝参加授衔仪式。这一举动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 1993年,段苏权将军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按照将军生前特别嘱咐,家人没有为他准备军装,而是选择了一身朴素的中山装作为最后的装束。骨灰盒上甚至没有覆盖象征军人荣誉的军旗。 尽管军衔评定不尽如人意,段苏权仍然兢兢业业地为党和国家工作。1964年,他奉命赴老挝支援革命。回国后,历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始终保持着革命军人的本色。 段苏权将军的一生启示我们,军人的荣耀不在于肩章的闪耀,而在于为国为民的无私奉献。在当今时代,我们更需要传承这种革命先辈的精神品格。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坚守信仰、什么是淡泊名利。这种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的品格操守,正是当下社会最需要的精神滋养。 信息来源: 北京日报|2007-11-28《55年解放军授衔:一名少将愤怒扯下将星[组图]》 文|何夕 编辑|南风意史
1955在举行授衔仪式之际,他竟猛地一把扯下肩章,而后扬长离去,紧接着便立下了
南风意史册
2025-08-05 12:13:29
0
阅读:77
远远地一片云啊
丁伟说新军装要寄给农村的父亲穿,孔捷说要把肩章挂在狗尾巴上,李云龙说平时不穿过年才穿,以后留给儿子穿[滑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