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一支骑兵奔袭数百里,绕到张家口西侧,偷袭张北,最后造成晋察冀军区被迫

青史如烟啊 2025-08-05 11:45:44

1946年,一支骑兵奔袭数百里,绕到张家口西侧,偷袭张北,最后造成晋察冀军区被迫放弃张家口。这支骑兵是傅作义下面的12旅和4师。 1946年,国共谈判彻底破裂,内战全面爆发。华北这块地儿,战略位置太关键了,既是交通要道,又是资源重地,谁占了谁就多张好牌。张家口呢,作为晋察冀解放区的首府,更是兵家必争之地。这地方不光有政治意义,还连着察哈尔、绥远,控制了它,就能掐住解放军的命脉。国民党这边,傅作义坐镇第12战区,手握重兵,眼盯着张家口,想一口吃下这块肥肉。共产党这边,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也不是吃素的,早就在这儿布好防线,准备跟傅作义硬碰硬。可谁也没想到,傅作义不走寻常路,直接玩了一手偷袭。 1946年10月初,傅作义瞅准机会,派出了第12旅和第4师的骑兵部队。这帮骑兵可不是摆设,机动性强,跑得快,打得狠,专门干突袭的活儿。他们从绥远出发,甩开正面战场,跑了数百里,挑的全是山路小道,避开晋察冀的侦察。10月上旬的一天凌晨,这支骑兵悄悄摸到张北城外。晋察冀的守军压根没料到敌人会从西边杀过来,防线布置主要盯着东边,结果让骑兵钻了空子。战斗打响后,张北守军组织了抵抗,但面对骑兵的快速冲击,根本顶不住。没多久,张北就丢了,傅作义这一招算是打在了晋察冀的软肋上。 偷袭得手后,傅作义没停手,马上从东、西两面夹击张家口。东边是他的主力部队,西边靠刚占下的张北掐后路,摆明了要把晋察冀军区往死里逼。晋察冀这边,聂荣臻一看形势不妙,张北丢了,补给线被切,张家口守不住了,硬拼只会全军覆没。10月11日,他果断下令撤退,部队退到山区保存实力,张家口就这样落到了傅作义手里。 张北丢了,张家口跟着完蛋,这对晋察冀军区来说是个大打击。张家口不光是政治中心,还是个物资集散地,丢了它,解放军的补给和士气都受影响。傅作义这一仗打得漂亮,靠骑兵偷袭把晋察冀的防线撕开一道口子,短期内占了上风。国民党这边士气大涨,傅作义在华北的地位也更稳了。 不过,这胜利也不是没代价。第12旅这帮家伙,打仗是猛,可军纪烂得不行。攻下张北后,他们没少干抢粮食、烧房子的事儿,连老百姓都恨得牙痒痒。后来追击晋察冀部队时,他们还对手无寸铁的伤员下黑手,名声臭得没法说。傅作义虽然拿下了张家口,但这种做法也埋下了隐患,国民党在民心上丢分不少。 晋察冀军区这边,虽然吃了亏,但没垮。聂荣臻带着部队撤到山区后,迅速调整战略,一边保存实力,一边找机会反扑。1948年,解放军整合力量,成立了华北军区,组建了第1、第2、第3兵团,开始反攻。第3兵团专门盯着傅作义的部队,目标直指第12旅。 1948年12月,风水轮流转。第3兵团从尚义出发,直奔张北,要把这块地儿夺回来。第12旅这时候由鄂友三带着,驻在张北西北的馒头营。鄂友三也不是啥好鸟,仗着自己是察北、绥东总指挥,摆出一副死守的架势,还在城外设伏,想诱敌深入。可他手下兵冻得要死,士气早就没了。 12月16日早上,第3兵团指挥官杨得志一声令下,炮火直接砸向馒头营。第12旅的阵地被炸得稀巴烂,机枪营全军覆没,鄂友三带着几个亲信跑了。张北城里的保安团也撑不住,死的死逃的逃,当天张北就解放了。没过几天,12月24日,张家口也被收复。第12旅从此一蹶不振,鄂友三后来带着残部投靠了董其武,1949年跟着起义,可没多久就因为勾结特务被收拾了。 1946年的张北偷袭,是傅作义军事生涯里的一次高光时刻。他用骑兵的机动性打了个漂亮的奇袭,短期内改变了华北战局。但这胜利昙花一现,国民党靠这种战术占便宜,却没解决根本问题——军纪差、民心散。晋察冀军区虽然吃了亏,但咬牙挺了过来,后来整合力量反攻,把失地全拿了回来。 这场仗还反映了国共两边的战略思路。傅作义擅长搞奇袭,但管不住手下,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和混乱迟早拖后腿。解放军这边,能屈能伸,丢了张家口不慌,稳扎稳打最后翻盘。这段历史告诉咱们,打仗不光看战术,民心和组织才是硬道理。 傅作义后来咋样了?1949年初,他跟解放军谈和,促成北平和平解放,之后在新中国当了水利部长,干到1974年去世。算是个明白人,知道啥时候该收手。

0 阅读:20

猜你喜欢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随风散,故纸堆里白首寻。我们的每天都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