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斯科夫:梅德韦杰夫的言论不代表普京的立场!俄罗斯服软了,梅姐夫情何以堪? 8月4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记者会上罕见“灭火”,明确表示梅德韦杰夫最近的核威胁言论“不代表普京的立场”,还强调俄罗斯外交政策由普京最终决定。 这番言论可是大有深意,梅德韦杰夫作为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过去几年可没少发言,从“核平华盛顿”到“让北约尝尝末日审判”,一次比一次劲爆。 可这次,他的“嘴炮”似乎玩脱了,不仅没吓住美国,反而让俄罗斯不得不公开“撇清关系”,甚至被外界解读为“莫斯科在服软”。 事情得从7月底说起,特朗普在7月29日突然给俄罗斯划了条“红线”,要求普京在10天内推动俄乌停火,否则就要对俄实施更严厉的制裁,包括100%关税和“二级制裁”。 这种“最后通牒”式的施压,放在以前,俄罗斯肯定直接怼回去,但这次梅德韦杰夫的反应格外激烈。 他不仅嘲讽特朗普“像小孩过家家”,还特意强调“俄罗斯不是伊朗,更不是以色列”,暗示俄方手握苏联时代的终极核打击能力,随时能让美国“付出代价”。 结果,特朗普不仅没被吓住,反而抓住机会“借题发挥”,8月1日,他高调宣布已下令两艘核潜艇部署到“适当区域”,直接回应梅德韦杰夫的“核威胁”。 虽然美军核潜艇本来就在全球巡航,但特朗普特意拿出来说事,摆明了是要制造“美俄核对峙”的紧张氛围。 更关键的是,他这一招成功把大众的视线从“爱泼斯坦案”转移到了“总统强硬护国”的人设上,堪称政治操作教科书。 面对美国的军事施压,俄罗斯的反应却出人意料地低调,佩斯科夫在8月4日的表态中,既没提核潜艇,也没怼特朗普,反而强调“核战争没有赢家”“俄罗斯一贯谨慎对待核言论”。 这种“冷处理”和梅德韦杰夫之前的嚣张形成鲜明对比,连西方媒体都嗅到了不寻常的信号,俄罗斯这次,可能真的在避免局势升级。 普京政府突然“刹车”的原因其实不难猜。 前线上,俄乌战场还在关键阶段,普京不想节外生枝,俄军夏季攻势进展不错,刚拿下顿涅茨克重镇恰索夫亚尔,新型“榛树”高超音速导弹也投入实战。 这时候如果和美国硬碰硬,北约可能加大援乌力度,甚至直接介入,俄军的战场优势可能被逆转,所以普京选择“边打边谈”,既保持军事压力,又释放和谈信号,让西方难以统一立场。 其次特朗普的“最后通牒”看似强硬,实则留有余地,美国制裁俄罗斯不是新鲜事,再加码也伤不到俄经济根本。 但普京清楚,特朗普真正想要的是“外交胜利”,好在大选前秀一波“强人形象”,如果俄罗斯反应过激,反而给特朗普送弹药,所以佩斯科夫的表态,更像是在告诉美国“别演了,我们知道你在玩政治游戏”。 从俄罗斯自身来看,梅德韦杰夫的“失声”暴露了俄内部博弈,从8月1日起,这位“嘴炮王者”突然在沉默了,整整三天没发一条动态。 结合佩斯科夫的“切割”表态,很可能梅德韦杰夫这次越界了,他的核言论本意是威慑,却给了美国升级借口的“把柄”,普京团队显然意识到这种“无节制强硬”反而会破坏俄方的战略节奏,所以迅速“灭火”。 不过,俄罗斯的“服软”只是战术性后退,绝非战略性认输,普京依然牢牢掌控着俄乌冲突的主动权,而特朗普的“核潜艇秀”更多是政治表演,美军不会真的对俄开战。 这场博弈的最终结局,很可能还是回到“边打边谈”的老路上,至于梅德韦杰夫,这次算是栽了个跟头,他的“网红式外交”虽然能提振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但在国际博弈中,过火的言论反而可能成为对手的“武器”。
就在刚刚俄罗斯宣布了8月4日,俄罗斯总统秘书佩斯科夫宣布“专家组把纸面条款
【12评论】【9点赞】
老墙
核威胁升级时,最受惊的是俄莫斯科及各城市的百姓,
细高个
佩斯科夫这么一说,梅嘴炮以后就不敢再随口放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