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陕西汉中石门水库请来一位石匠,要他将峭壁上的两个错字凿掉,并开出高达10元一天的工钱。石匠原本很高兴,但当他看到那两个字时,心里却涌起疑问:这两个字看着普通,为什么值这么多钱?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隐藏的秘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68年,陕西汉中石门水库修缮工程正在紧张进行。 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在巡查时,发现水库附近峭壁上刻着两个大字"衮雪",立即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件珍贵文物。 为了妥善保护,他们决定以每天10元的高价聘请当地最好的石匠将其完整凿下。 要知道,当时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二三十元,这个报酬相当丰厚。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石匠接下了这个活。 虽然他心里犯嘀咕:不就是两个刻在石头上的字吗,值得花这么大价钱? 但看在丰厚报酬的份上,他还是接下了任务。 整整三天时间,老石匠小心翼翼地在峭壁上作业,生怕损坏了字体的完整性。 完工后,他好奇地询问工作人员这两个字有什么特别之处,对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这是两个错别字,就打发他走了。 老石匠虽然满腹疑问,但拿到30元工钱后也就没再多想。 二十多年后,这位老石匠在汉中博物馆参观时,意外发现了当年自己亲手凿下的那块石头。 更让他惊讶的是,博物馆竟然把这两个"错别字"当作珍贵文物展出。 导游向游客介绍,这可是三国时期曹操留下的唯一书法真迹,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老石匠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当年参与保护了一件国宝级文物。 据史料记载,公元215年,曹操率领十万大军征讨汉中张鲁。 取得胜利后,在返回途中经过褒谷口。 当时正值冬季,曹操看到褒河奔腾的壮观景象,河水激荡如雪浪翻滚,一时兴起,挥毫写下了"衮雪"二字。 随从们发现"衮"字少了三点水,却不敢明说。 只有一位侍从小声提醒,曹操却笑着说: "这一河的水还不够吗?再加就是画蛇添足了。" 这个机智的回答成为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不过经过专家考证,在汉魏时期其实还没有"滚"这个字,"衮"就是"滚"的古字写法。 所以曹操写的并不是错别字,而是当时的规范用字。 但关于这两个字是否真是曹操亲笔所写,学术界还存在争议。 有书法专家指出,从字体风格来看,这两个字带有明显的楷书特征,而曹操所处的时代楷书尚未成熟,很可能是后人模仿曹操笔迹所刻。 尽管如此,"衮雪"二字的历史价值还是得到了广泛认可。 它不仅见证了曹操在书法艺术方面的造诣,更承载着一段重要的历史记忆。 历史上对曹操书法的评价一直很高,南朝书法评论家称赞他"笔墨雄赡",唐朝人说他"尤工章草,雄逸绝伦"。 这些评价与《三国志》中"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记载相互印证。 当年石门水库施工时,政府专门派人把这两个字凿下来保护,说明文物部门早就认识到它的重要价值。 只是当时没有向具体执行任务的老石匠说明情况。 如今这块刻着"衮雪"二字的石碑被精心保存在汉中博物馆,成为该馆最珍贵的镇馆之宝之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留下的真迹极为稀少。 因此即便不能完全确定是他亲笔所写,"衮雪"二字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 它不仅反映了曹操卓越的文学修养和书法造诣,更是一段三国历史的重要见证。 每当人们驻足观赏这块石碑时,仿佛能看到1800多年前,一代枭雄面对奔腾河水挥毫泼墨的豪迈身影。 主要信源:(人民网——“衮雪”——曹操玩文字游戏?)
1968年,陕西汉中石门水库请来一位石匠,要他将峭壁上的两个错字凿掉,并开出高达
尔说娱乐
2025-08-05 11:13:44
0
阅读: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