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5年,吴王杨行密路过开元寺, 见一小和尚相貌贵不可言,便收为养子。不过,小和尚并没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只说自己名叫彭奴,父母双亡后流浪到开元寺寄居。杨行密没有多想,只觉得这个孩子“方颡丰颐,隆上短下”,非同凡人,于是带在了身边。 杨行密那几个亲儿子可不乐意了。王府里突然冒出个“野和尚”当兄弟,谁咽得下这口气?明里暗里使绊子,彭奴挨了欺负也不吭声,只默默把带泥的鞋印拍干净。杨行密看得清楚,这孩子能忍,是块料子。可亲儿子们闹得太凶,他怕哪天闹出人命,干脆把彭奴塞给心腹大将徐温:“老徐,你膝下无子,这孩子归你了。”徐温咧嘴一笑,白捡个养子有啥不好?他哪知道,自己牵回家的不是羊羔,是头幼龙。 彭奴改名徐知诰,跟着徐温学权谋、练手段。徐温后来把杨行密儿子架空,独揽吴国大权,徐知诰成了他最锋利的刀。刀磨得太快,是要反噬的。徐温亲儿子徐知训骄横跋扈,被大将朱瑾砍了脑袋。徐知诰趁机接管扬州防务,动作快得像演练过千百遍。徐温一跺脚,晚了!养子羽翼已丰,自己反倒被架空了。徐温临死前盯着这个亲手养大的“儿子”,不知是悔是怕——当年那件不敢穿的锦袍,如今早换成蟒纹紫袍了。 937年,徐知诰一脚踢开吴国招牌,建国称帝。登基大典上,他突然对着群臣放了个炸雷:我不姓徐,我是李唐皇子!大唐宪宗四世孙李恪的后人!大臣们眼珠子差点掉地上。为坐实这身份,他连国号都改成“唐”,自己改名李昪。史书说他“复李唐社稷”,听着冠冕堂皇,扒开细看全是算计。乱世里姓李是块金招牌,能收拢人心,更能压住徐家旧部。他给徐温修祠堂、追封义父,背地里却把徐家子弟排挤出权力核心。至于养父杨行密?南唐史官笔尖一歪,吴国成了“僭伪”,杨家成了“逆臣”。 那个怕“压不住好料子”的小和尚,最终穿上了最重的龙袍。可他真找回“李唐血脉”了吗?或许连他自己也分不清了。身份是借来的,龙椅是抢来的,连姓氏都是工具。他拼命证明自己是“真龙”,恰暴露了心底最深的惶恐——乱世枭雄,终究是龙袍裹着的孤魂。南唐三代而亡,倒像应了当年开元寺那句谶语:不合身份的华服,终究是穿不稳的。
895年,吴王杨行密路过开元寺,见一小和尚相貌贵不可言,便收为养子。不过,小和
古往乐报菌
2025-08-05 09:59: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