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黎城漳河游击队正要开饭,突然接到情报,说城内日本鬼子马上要出城“扫荡”。

底层史观吖 2025-08-05 09:49:36

抗战中,黎城漳河游击队正要开饭,突然接到情报,说城内日本鬼子马上要出城“扫荡”。因为游击队光破坏他们的公路、电话线,还不时进城袭击,弄得他们坐卧不安。由潞城、长治集合起来的三百多鬼子,说是要出城报复,消灭游击队,打击抗日老百姓。

那天傍晚,夕阳西下,游击队里十几号人马刚端起碗筷,就听见侦察员气喘吁吁冲进院里。

大伙儿一听,鬼子集结几百号人直奔西边来了。

为啥?鬼子可不傻,漳河游击队这帮子人,别看人少,天天埋地雷炸公路、剪电话线、摸进城搞偷袭,闹得鬼子兵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潞城长治一合并,三百多号鬼子一窝蜂似的出城了,摆明要给游击队点颜色看看,顺手报复帮忙的老百姓。

这不是吃饱了撑的,是要把咱中国人往死里整。

情报一响,饭也别吃了,饭碗一摔,李大清教官立刻下令:鬼子想玩命?咱就陪他们打一场埋伏战。

说起李大清,这人脑子灵活,大伙儿都服他。他当过八路军教官,跟过队伍打过几场硬仗,对付鬼子有自己一套法子。

情报传来,李大清一拍大腿就分析上了,鬼子出城,准走西门向北来。

为啥猜这个方向?漳河一带地势多山洼洼路窄坡陡,西门外那条道连着北边几条沟,是咱们常伏击的老地方。

鬼子呢?总嫌人少不敢走远,非挑这路不可。

李大清一琢磨,兵分两路才稳妥:他亲自带一个分队在北面设伏,梅花繁带另一队去西井断后路。这安排快如闪电,游击队从来不做拖沓事。

大伙儿摸黑直奔伏击点,那地方选得可绝,一段小桥边上山沟深洼,易守难攻。

趴在一排石头后面,李大清压低嗓门给战士们上课:“咱们蹲这儿就像猎户逮狼崽。

没我话别动枪露头,等鬼子钻到眼皮底下再打,保准他们来一个死一个,有去无回。”

战士王友山插了一句:“教官,要不抓几个活的?咱也好审审情报。”

李大清摇头咧嘴一笑:“活口那玩意得看运气,咱最大目标是戳破鬼子威风,让他们晓得中国汉子不好惹!这次咱们要给敌人一个下马威,别让他们以为咱好欺负。”

埋伏了小半时辰,天上星星还没爬上来呢,路文学同志捅捅李大清胳膊:“教官,鬼子来了!”探头一看可不是?远处一长溜子黑乎乎影子往前拱,估摸三百人上下,领头扛着机枪拖着大炮,咣当咣当一路响。

鬼子走得挺麻利,三百米、二百米、五十米……三十米一晃就到了桥头。

李大清眼一眯,猛地扯嗓子大喊:“打!”霎时,子弹飕飕飞出去,手榴弹噼里啪啦炸开花,小桥边上溅起一片灰土。

鬼子被打懵了,前一秒还在神气活现行军,后一秒哭爹喊娘乱糟糟一团。

有的掉沟里摔个断气儿,有的抱着腿哎呦呦爬不动,剩下的兔子似的撒腿就跑。

有个家伙挥着指挥刀哇哇乱骂,八成想稳住阵脚:“不准跑!”可谁听他的?鬼子兵一看同伙死一地,赶紧拖着尸体往后蹭。

七八分钟下来,枪火声小了,鬼子回过神来了,游击队这儿没机关枪没大炮,光凭几杆老步枪,肯定不是八路主力啊。

敌人胆子一下壮了,仗着人多火力猛,分成两股子往咱阵地包抄过来,机枪大炮狂扫过来。

王友山和高柯还想冲出去抓几个活的,李大清一瞧不妙赶紧挥手:“快撤!”为啥撤?三百鬼子对十几号游击队,火力差太大,硬扛那叫送死。

游击队最拿手的就是打游击,快进快出不留痕。

李大清带头往山沟猫腰一溜烟跑,直奔烟子、白去方向撤退。

鬼子那大炮像疯狗似的追着轰,子弹嗖嗖地贴着耳边飞,可游击队员早跑没影了,炮弹连皮都擦不着。鬼子这顿打落了个空,气得直跺脚。

大伙儿跑到安全地方,王友山一抹额头汗:“好险呀!没想到鬼子这么大火力。

要不是你果断命令撤退,咱们就要吃大亏呐!”李大清嘿嘿一笑:“这就是打游击嘛!”这场伏击战打得那叫一个漂亮,鬼子兵死了伤了二十来个,咱们这边呢?一丁点毛都没掉,全毫发无伤。

回过头想,漳河游击队这一仗哪靠蛮力?全是脑子活、动作快。

他们破坏公路电话线,是叫鬼子后院起火;鬼子来报复,咱就给他们当头一棒;打不过咱扭头就走,下次再战。游击队就是一根小钉子,钉得鬼子这头巨兽蹦跶不了。

这事儿不光是抗战里一个小插曲,它亮了咱中国人的脊梁骨。

那时老百姓日子苦哈哈,可黎城漳河游击队凭着智慧和勇气,以小博大,杀得鬼子丢脸丢命。

李大清那一嗓子“打”、一声“撤”,全是活生生的游击战术课,打鬼子得灵活点儿,靠的是民心聚成一团火,专烧敌人疼处。

0 阅读:36

猜你喜欢

底层史观吖

底层史观吖

真实的历史文化作品,爱公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