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一百多个二鬼子把十来个游击队员围在一间民房里,游击队员们冲不出去,二鬼子

底层史观吖 2025-08-05 09:48:23

抗战中,一百多个二鬼子把十来个游击队员围在一间民房里,游击队员们冲不出去,二鬼子一边打枪,一边喊着要烧房子。有个游击队员急中生智,喊道:“我们是胡老大的人,你吃了豹子胆了,敢和我们作对!”外面的二鬼子一下子安静下来,不一会儿就听着脚步声杂乱地响起,还有一片喊叫声:“是胡老大的人,胡老大在这儿!”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月,苏鲁豫边区的日伪军,听见“胡老大”仨字儿,腿肚子都转筋。

这帮平日里欺压百姓的二鬼子,赌咒发誓都拿胡老大说事儿:“我要干了缺德事,出门就撞上胡老大!”连吓唬哭闹的小孩儿都用这招:“再哭?再哭胡老大就来抓你了!”

胡老大是谁?他就是新四军苏鲁豫支队赫赫有名的一大队队长,胡炳云。

这位胡队长打仗,讲究一个“狠”字和一个“准”字。但光这两样还不够,他特别看重一样东西——影响。

啥叫影响?用胡炳云自己的话说:“认准了的仗,豁出命也得打到底!不光要打赢,还得让敌人明明白白知道,揍他的是我胡炳云!打,就得把他打疼,打得他记一辈子!”

胡炳云带一大队打的第一场硬仗,是在一个叫魏洼的地方。

他带着队伍包围了鬼子三辆军车。小鬼子也是硬茬子,钻到西瓜地里,借着瓜藤当掩护,仗着枪炮厉害,死扛着等救兵。

一大队虽然打死了打伤不少鬼子,可一时半会儿啃不下这块硬骨头。

更麻烦的是,附近据点的鬼子听到动静,正往这边赶呢!大白天打仗,拖久了肯定吃亏。有人就劝胡炳云:“队长,差不多了,见好就收吧,撤吧!”

胡炳云眼一瞪:“饺子都包好了,煮不熟也得生吞了!今天要是放跑这帮鬼子,咱一大队往后在边区还怎么立足?”

话音未落,他抄起大刀片子,第一个就冲了上去!这一冲,士气大振,战士们嗷嗷叫着跟着队长扑向敌阵。

结果,八十个鬼子当场报销,就跑了仨开车的司机。胡老大这名号,第一仗就打响了!

第二仗更绝,胡炳云要打冯庙据点。他没硬冲,先派侦察员化装混进据点,一把火把鬼子的中心炮楼给点了!二十多个鬼子直接烧成了焦炭。

附近的鬼子一看老窝被端,急了,开着二十多辆汽车就冲过来增援。

胡炳云早料到这手,带着主力就在半道上等着呢!

这回他学精了,先想办法把鬼子的汽车全给点了!没了汽车当乌龟壳,一百多号鬼子暴露在野地里,被一大队包了饺子,一个没跑掉。

就这么着,胡炳云打一仗,日伪军的心就哆嗦一回,“胡老大”的名头越来越响,越来越邪乎。

在苏皖那一片儿,“胡老大”的名气比他本名胡炳云可大多了。

老百姓都知道有个专杀鬼子汉奸的胡老大。

传到二鬼子耳朵里,更是神乎其神:说胡老大有神功,几里地外耳朵一动,就知道鬼子来了多少人;眼睛一眯缝,连鬼子长啥样都看得清;更玄乎的是,说他手指头能在机枪打不着的地方发功伤人……这些当然都是瞎传,可你想想,能把敌人吓成这样,胡老大这“影响”算是做到家了!

连刚到苏北的刘少奇同志都听说了这位传奇人物,好奇地问苏鲁豫支队的大队长杨得志:“这个胡老大,跟许世友一样,是练家子出身吧?”

杨得志笑着直摆手:“他呀,叫胡炳云,哪会什么武功?三年前还是个连指导员呢!”

1940年3月,胡炳云接到一个重要任务:保护刘少奇同志和中原局机关的安全。

这任务可不轻松,奇怪的是,中原局走到哪儿,日伪军就跟到哪儿,一天转移三次都甩不掉这“跟屁虫”。

胡炳云心里直犯嘀咕:是不是有内奸?后来才搞明白,是中原局的电台发报信号被敌人盯上了。

这下子,胡炳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随时都可能跟敌人撞上。

有一次,胡炳云护送中原局转移,走到洪泽湖西边,突然跟大队日伪军遭遇了!情况万分危急,胡炳云立刻组织部队反击。

那场仗打得天昏地暗,惨烈无比。

一大队硬是消灭了四百多敌人,可自己也伤亡了二百多兄弟。

战斗结束后,刘少奇关切地问起部队的损失。胡炳云斩钉截铁地回答:“首长放心!就是我们一大队全拼光了,也绝不让您和中原局的安全出半点差错!”

刘少奇沉默了好一会儿,语重心长地说:“毛主席教导我们,‘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打仗就像做买卖,本钱都没了,拿什么去做买卖?拿什么去消灭敌人呢?”

这句话,胡炳云记了一辈子,晚年还常常提起:“少奇同志的话,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什么样的将带什么样的兵。后来闻名全军的英雄连队“刘老庄连”,就是胡炳云当年所在团的一个连。

这个连的八十二名勇士,面对上千日寇的疯狂进攻,血战到底,全部壮烈牺牲。

几十年后,胡炳云将军还能清晰地记得每一位班长以上烈士的名字,讲起刘老庄的悲壮事迹,如数家珍。

更让人动容的是,胡炳云将军逝世后,遵照他的遗愿,骨灰被安葬在江苏省淮阴市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

他要永远和他的兵在一起,守护着这片他们用热血浇灌的土地。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底层史观吖

底层史观吖

真实的历史文化作品,爱公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