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有一个国民党士兵饿的实在受不了了,跑到了解放军阵地,竟然背回一袋子馒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8-05 09:39:51

1948年,有一个国民党士兵饿的实在受不了了,跑到了解放军阵地,竟然背回一袋子馒头。战友们一拥而上,兴奋的问他馒头哪来的?他回:“跟解放军借的!”

1948年,淮海平原上炮声隆隆,国民党85师阵地上却听不见枪响,只听见肚子咕咕叫。

断粮三天,当官的还能偷偷炖点骡马皮垫肚子,当兵的只能啃树皮草根。副班长郭占山蜷在冰冷的战壕里,胃里一阵阵抽紧,那滋味比挨枪子还难受。

活下去的念头,一下子压过了对子弹的恐惧。郭占山心一横,把身上一件破衬衣扒下来绑在刺刀上,算是个白旗吧。

他整个人趴进雪地,像条虫子一样,一点一点朝着对面解放军的阵地爬过去。冷风像刀子刮在脸上,冻土磕着骨头,他啥也顾不上了。

五十米开外,解放军哨兵眼尖,发现雪地里有个东西在挪动,立刻报告。

指导员刘学轩带着几个战士迅速包抄过去,枪口齐刷刷对准了目标。

走近一看,愣了:那是个浑身是泥雪的人,正拼命举着一小根绑着破布的白棍子。

郭占山爬到跟前,用尽最后力气把步枪和子弹袋往前一推,嗓子眼干得冒烟,就憋出一个字:“……饿!”

刘指导员让人赶忙从伙房拿来几个刚出锅的白面馒头,热气腾腾的。

郭占山接过去,烫得他龇牙咧嘴也不撒手,狼吞虎咽就干下去两个。

剩下两个,他死死按在怀里捂得紧紧的。谁也没想到,这个刚刚从鬼门关爬回来的人,“扑通”一下跪倒在雪地里!

磕着头喊:“长官,给一麻袋馒头,让我带回去!有吃的,他们准保都跟我过来!我拿命担保!”

边上战士都傻眼了,这不是闹着玩吗?刘指导员盯着郭占山那双眼睛,那眼神里全是绝望,但也有一股子豁出去的硬气。

指导员一咬牙:“我信你这一回!”他赌的不是一个兵的信誉,赌的是人心最根本的那点东西,对活着的渴求能压过一切恐惧和对立。

郭占山把那袋子馒头像命根子一样背在肩上,又沿着冻土一点点往回爬。

回到自己阵地边上,棉裤膝盖都磨穿了,雪里混着血。他偷偷把藏好的馒头塞给最要好的机枪手小王。

小王摸着那还带点温乎气的白面馒头,整个人都傻了,嚼着嚼着,眼泪啪嗒啪嗒掉下来,混着馒头一起咽下去。他猛地嚎了一嗓子:“排副!排副从共军那儿……借来粮食了!!!”

郭占山把麻袋口子解开,露出里面白花花、宣腾腾的馒头。整个阵地死寂了一秒钟,接着就炸开了锅!

第二天半夜刚过十二点,郭占山排里那二十七个兵,胳膊上都绑着撕床单弄成的白布条,跟着排副,又一次爬过那片雪地,朝着解放军阵地去了。

有个胆子小的兵,甚至把讨来的馒头用绳子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好像那白面馒头是挡子弹的金甲神符!

当解放军的探照灯光柱扫过这群人时,二十八双手,齐刷刷高高举起,一个个手心里,还粘着没舔干净的馒头渣子。

这借来的一袋馒头,只是个火苗子。郭占山和他带来的弟兄,经过解放军的讲解教育,多数都留下了,戴上了崭新的八一帽徽。

郭占山自己选择加入队伍,因为熟悉对面情况,他很快成了战场上的“活地图”。

敌人黄维兵团被围得水泄不通,炮火最猛烈的时候,郭占山敢直接冲到敌人鼻子底下喊话:“弟兄们!别打了!这边有饭吃!”他说着那股地道的“国军腔”,一口气就劝下来七十多个兵!

不过闹过笑话,有次他太投入,喊“同志们”时口音太重,差点被自己人当奸细抓了,幸亏原来国军队伍里的老兄弟认出他。

他也从一个只为“找口饭吃”的兵,变成了真刀真枪冲锋的战士。

带人炸了敌人五个地堡,活捉二十几个敌兵;打杨文学庄那场硬仗,他端着喷火筒冲在最前面,一口气烧掉了六个火力点。

那一次,他背着自己排长张道华的遗体往回撤,擦干眼泪继续指挥兄弟们,硬是端掉了敌人最后两个地堡,立了个大功。

战争哪有不残酷的?馒头能换来人心归顺,可换不回那些已经倒下的生命。

当初收留他的班长齐国强,战场上替他解围、跟他一起冲锋陷阵的排长张道华,都牺牲了。这份痛,郭占山一辈子都忘不掉。

郭占山的故事在国民党军战俘营里越传越广。

仗打到尾声一算,当初借给郭占山的那一麻袋白面馒头,竟然像雪球滚大山,一路滚下来,硬是让国民党军两个整连的队伍放下了武器!

多少钢铁水泥铸成的防线,都架不住人为了活下去、吃口饱饭的那点最原始、最强烈的渴望。

1949年元旦,硝烟还没散尽。郭占山站在刚刚缴获的敌人坦克上,手里捧着一大盆热乎的猪肉包子,分给新近起义过来的国民党士兵。

他自己只留了半个包子,小心翼翼地揣进军装口袋里。他心里盘算着,啥时候托人捎回老家去,让老娘知道,儿子活着,儿子在好地方了。

冰冷的炮弹能打穿工事,饥饿的滋味却能洞穿人心。

这场仗,最终打的是什么呢?答案,或许就在那块小小的、救命的馒头里。

0 阅读:82

猜你喜欢

小牧童那小罡吖

小牧童那小罡吖

天罡星,北斗七星的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