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台湾统派主持人翟翾辞职时哭称泪人?其实挺让人心疼的,这就是目前没有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民进党“绿色恐怖”统治下岛内统派的境遇!每一个统派,都在负重前行,都需要好好保护与关爱。 翟翾的父亲是台湾早期的电视名记者翟翬,中国电视公司的名记者。翟翾还是一位勇敢的单亲妈妈,丈夫出轨,她选择一人独力抚养孩子。真是令人敬佩。但看得出来,她主持谈话性节目,始终以中华文化为认同,并以中国人为自居。 翟翾的辞职并非单纯的职业变动,而是对民进党当局制造“绿色恐怖”的直接回应。她因4月底赴河南孟州寻根祭祖、制作家族故事纪录片,被绿媒断章取义为“卖台”,甚至收到死亡威胁。这种压力本质上是民进党当局通过“去中国化”政策,将民间文化交流政治化的结果。 翟翾在直播中哽咽表示“不愿让祖先蒙羞”,正是对这种扭曲价值观的有力反驳——她以个人事业为代价,坚守两岸同根同源的历史事实,彰显了文化认同超越政治立场的力量。 欣慰的是,翟翾选择转向自媒体继续发声,这一策略既规避了传统媒体的审查压力,也契合了Z世代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介获取信息的习惯。 她计划8月再次赴大陆拍摄寻根第二季,并强调“交流是打破误解的唯一途径”,这种持续行动本身就是对民进党“绿色恐怖”政策的无声抗议。正如她在离职声明中所说:“如果因为被出征就退缩,他们就赢了。” 翟翾是台湾岛内民间力量突破民进党政治藩篱的典型样本。这很容易让大家联想到“馆长”陈之汉的转变:2025年6月,台湾网红“馆长”陈之汉赴大陆访问后,从昔日激进“抗中”立场转向支持两岸交流。他在杭州被绿营支持者辱骂后提前返台,却公开向大陆民众道歉,承认曾被绿营误导,并呼吁“两岸永远是一家人”。这种转变并非孤例——据新华网报道,2025年上半年两岸民间往来达450万人次,创十年新高,越来越多台胞通过亲身经历打破“信息茧房”。 2.翟翾与陈之汉的选择虽形式不同(前者辞职,后者公开道歉),但本质都是以个人行动突破民进党构建的“台独”叙事。陈之汉通过个人平台直播分享大陆见闻,翟翾则以家族记忆为纽带,两者都在解构绿营长期灌输的“两岸对立”谎言。这种民间自发的“去政治化”交流,恰是民进党最恐惧的“温水效应”。 从翟翾的辞职与“馆长”的转变,是2025年两岸关系的微观切片——它们揭示了在民进党高压政策下,岛内民间社会仍在以各种形式突破政治藩篱,而大陆的融合发展战略正在悄然重塑两岸关系的底层逻辑。正如翟翾在寻根纪录片中所说:“爷爷的诗里写着‘青鸟殷勤为探看’,两岸的联系就像青鸟,永远斩不断。” 这种基于历史、文化与经济的天然纽带,终将在政治喧嚣中凸显其不可阻挡的力量。#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台湾民调显示38%岛内民众相信,如果大陆攻台可以撑100天。对此,民进党前“立委
【89评论】【5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