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美国对台湾征收20%关税,台学者何启圣今日发文向大陆提出建议:“既然美国早已把台湾定位为单边盘算的对象,那么大陆其实完全可以改变打法,不再只是被动回应。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美国突然对台湾的部分产品加征20%的高关税,表面上说是“经济调整”,可细看背后,分明是政治手段。这种操作一出,不仅让台湾企业一脸懵,也让很多人意识到——原来,美国并不是台湾的“保护伞”,而是把台湾当工具使唤,搞“以台制华”的老套路又来了。 从以前“挺台”的言论到现在加税,看看美国这脸变得有多快。嘴上说支持台湾自由民主,实际上却是狠狠来了一刀,把台湾当筹码玩弄于股掌之间。 这次加税的重点,很多是台湾的中小企业出口产品,还有农产品、电子元件等。这些可不是“政治人物”在卖,而是实打实的台湾老百姓在靠这个吃饭。美国加20%的税是啥概念? 意思就是这些台湾货出去卖,价格突然变贵,没人买,产品砸手里,工厂关门,员工失业,日子难过。有人说,这不就是把“朋友”的经济当工具?没错,而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最讽刺的是,美国这边搞高关税,台湾当局却一副“谢谢主子关心”的样子。面对这种打脸操作,岛内不少民众直接吐槽:“美国不是保护我们,是收割我们!”、“我们又不是你家的狗,想叫就叫?” 台湾的中小企业本就经不起折腾,再加上这几年出口依赖美国市场,一下子税负飙升,不少老板都开始考虑——是不是得转向大陆市场,或者干脆搬过去。 岛内媒体也有点看不下去了,直说:“美国这招根本不是经济制裁,而是政治控局!”一针见血。说白了,就是想通过掐台湾的经济命脉,来逼台湾在战略上乖乖听话,继续做那颗“可以遥控的棋子”。 面对美国这种明摆着“打一巴掌拉一把”的行为,大陆不能再继续当“被动的绅士”了。不少台湾学者已经开始呼吁:大陆要改变策略,不能光在后头接招,而是要主动把台湾问题摆上中美谈判桌,为真正受害的台企争点利。 在中美谈判时明确提出:美国不该把台湾当经济牺牲品,要么减税、要么就别搞双标。同时,大陆也可以为一些岛内受影响的台企开通绿色通道,降低准入门槛,提供税收优惠。 这样做,不仅能帮他们缓口气,也让他们感受到:不是谁喊两句“民主自由”就是真兄弟,关键时刻谁给饭吃,谁才是靠得住的人。 如果大陆在这个节骨眼上,能主动送上实打实的经济利好,不但能挽救一些快撑不住的台湾企业,更能在岛内民心上砸出个大窟窿。 谁是真心对台湾好,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是利益和实惠一刀刀切出来的。如果大陆能让农民的香蕉和凤梨卖得出去,让年轻人有新市场就业,那他们自然会问:“美国让我们失业,大陆给我们机会,那我还信谁?”用老百姓的话说:“你要我认同你,不是用嘴,是用饭碗。” 搞“以利促统”,也不能光想得美,还得防着“台独”势力搞破坏。他们一看大陆有实招,就急得跳脚,一边搞舆论带节奏,一边设法阻断民间合作,唯恐台湾人看清现实。 所以关键就是——大陆在出台相关利好政策时,要绕过“中间商”,直达老百姓。例如,可以通过两岸电商平台、农贸合作社、青年创业基地,直接和基层对接,让利好真正进得了家庭、落得了地。 别让政策刚发出去,就被政客拿去装样子拍照、打脸书广告。真正的统一,不是政治的拉拢,而是实实在在让老百姓感受到温暖、看到希望。 这一次美国出招,其实也给了两岸一个提醒——靠别人,靠不住;争民心,靠真干。美国玩这套加税把戏,说白了还是冷战思维那一套,把台湾当“炮灰”试图围堵中国。 但问题是,这个炮灰越来越不愿意被点火了,因为他们看到,真正能让自己活下去的,是大陆给的机会,不是美国给的幻觉。 大陆如果能在这个时间点上抓住机会,从经济上真正帮到台湾人,那未来两岸的距离,可能就不再是海峡那么远了。
52位专家预测,大陆收复台湾前,会有一个前兆,美不会等最后时刻?最近有份挺受关
【14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