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阵风不给力,而是中国隐瞒了霹雳15的射程!”路透社发表文章称:印度原以为中国霹雳15导弹最多只能打150公里,结果实际射程比想象中远了整整50公里,要知道这还是中国十年前卖的"缩水版",解放军自用的最新型号得有多厉害? 印度军方此前根据公开资料评估霹雳-15E的性能时,认为其迎头攻击射程不超过150公里,但实战中巴基斯坦飞行员在200公里外就发射了该导弹。
军事专家指出,印度犯了一个典型错误:将出口版性能参数等同于实战配置,实际上各国出口武器都会对高端功能进行限制,十年前中国售巴的霹雳-15E性能必然低于解放军现役最新型号。
该导弹采用双脉冲发动机技术,通过分段燃烧实现中途二次加速以延长射程,配备的先进雷达系统具备发射后自主制导能力,气动设计的优化进一步提升了航程并降低了油耗,美国空军将领曾公开承认霹雳-15带来的威胁,如今出口型号的表现印证了这一判断。
此次空战揭示了现代战争的核心是体系对抗而非装备数量比拼,巴基斯坦在飞机数量劣势下,依托中国提供的完整作战体系,包括预警机指挥、电子战支持和霹雳-15等远程武器,成功实现了以弱胜强。 反观印度,花大价钱买了先进战机,但在配套系统上舍不得投入,就像买了跑车却加劣质汽油,根本跑不出应有的速度。 其实各国都在玩这种"藏一手"的游戏,美国当年卖F-15给盟友时,雷达性能也砍了一大截;苏联的导弹参数更是出了名的"水分大",中国这次通过霹雳-15展示了一个道理:真正的军事强国,不仅要会造好武器,更要懂得什么时候亮剑、亮到什么程度。 霹雳-15这事让我想到中国的一句老话:"闷声发大财",在军事技术发展上,中国这些年确实把这句话贯彻得很好,不张扬、不吹嘘,但关键时刻拿出来的东西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不过也要看到,一款导弹的出色表现背后是整个国防工业体系的支撑,中国军工现在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研发一代、装备一代、出口一代,这种扎实的发展模式,比单纯追求几件"明星武器"要靠谱得多。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些军事新闻看着热闹,但更重要的是明白一个道理:国家的安全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正是有这些不断进步国防科技在默默守护,我们才能安心过日子,下次再看到中国又推出什么新装备的新闻时,不妨多一份理解和支持,毕竟,这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