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不首先使用核武”政策被解读成“好欺负”,结果反倒成了被步步紧逼的理由。现在好了红线说清楚:谁动手,谁挨揍。任何国家只要攻击中国大陆,无论从哪里发动攻击,都将遭到对等、本土反击。历史上没少见过“老实人被逼急了”,一旦还手,往往让挑衅者后悔莫及。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环境险恶,中国面临核讹诈,甚至被威胁要“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天,中国就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自卫,为了打破核垄断,绝不是为了侵略。 咱们造核武器,就是为了让那些想欺负咱的人,掂量掂量后果,是“以战止战”的无奈之举。 有了核武器之后,中国始终坚持两大原则:一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二是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这可不是嘴上说说,从1964年到2025年,整整61年,中国始终恪守承诺。 2025年6月,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回应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时明确表示,中国核力量始终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不参与军备竞赛。 这种克制和大国担当,在全球核武器国家中独一份。 可咱都这么诚恳了,美日韩愣是当成了软弱,这就得从他们的战略逻辑说起。 美国长期奉行“先发制人”核战略,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更是拨款492亿美元升级核打击能力,还在亚太搞“核共享”,把日本、韩国绑上战车。 对他们来说,中国的“不首先使用”政策意味着有“战略窗口期”,可以用常规军事优势步步紧逼。 就像上个月美日韩在济州岛以南公海,举行联合空中演习,美军B-52H战略轰炸机参演,这是2025年该机型首次在朝鲜半岛周边活动。 这种挑衅,说白了就是试探中国的底线。 美日操作的“战略延伸”把戏,本质上是把核武器当筹码,美国在日本部署“堤丰”导弹系统,在韩国推进“延伸威慑”磋商,甚至搞出“核共享”的传闻。 2025年7月,日媒曝出美日在“延伸威慑磋商”中,模拟美军对华核打击脚本,虽然日本防卫省紧急澄清,但这种小动作已经说明问题。 更过分的是,美国还在菲律宾部署中程导弹,试图构建“第一岛链”核威慑网。 2025年8月1日,新华网报道美军“太平洋坚定力量-2025”军演,300多架战机在西太平洋演练“敏捷作战”,明眼人都能看出针对谁。 面对这些挑衅,咱中国的回应也是明确且有力的。 我们在外交上,肯定是寸步不让,今年3月,针对七国集团外长会联合声明对中国核政策的污蔑,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直接驳斥:“七国集团罔顾事实、恶意污蔑,中方坚决反对”。 在军事行动上,我们也一直在强化反制。 就在7月底,国防部宣布中俄将举行“海上联合-2025”演习,并在太平洋进行联合巡航,这既是对美日同盟的警示,也是展示捍卫主权的决心。 而且中国还一直积极推动国际军控合作,2024年10月,中国裁军大使沈健在联大一委发言时,再次呼吁核武器国家谈判,缔结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条约,这一倡议得到东盟、非洲联盟等多方支持。 中国的发声,让国际社会看到了大国担当。 2025年7月,国防部回应菲律宾防长言论时强调,中国支持建立东南亚无核武器区,并愿率先签署条约议定书。 这种姿态,与美国在亚太的核扩张形成鲜明对比。 俄罗斯外交部在回应美日军演时指出,某些国家的行为“明显具有为武装冲突做准备的性质”,这实际上是对中国立场的间接支持。 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中国的核政策,是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的关键力量,而美日韩的挑衅才是地区动荡的根源。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老实人被逼急了,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我们中国从来不惹事,但也从来不怕事,美日韩要是真把中国的克制当软弱,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咱们有句老话:“兔子急了还咬人”,何况是拥有核武器的大国,奉劝某些国家,趁早收起那些危险的试探,回到对话合作的正轨上来,这才是对地区和平负责的态度。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中国的“不首先使用核武”政策被解读成“好欺负”,结果反倒成了被步步紧逼的理由。现
柳淮蕊
2025-08-04 18:20:07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