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董明珠说中了!国产芯片出了大问题,内鬼落网,主犯张琨还是美国留学生,从美国高通跳槽到华为,还当上了海思技术总监,这履历够牛吧? 谁能料到,2021年他离职之后,竟撬走二十余名华为研发人员,创立了尊湃通讯。 结果,华为一经彻查,便发现芯片技术泄露,损失竟超亿元之巨!此非小数目,更为关键的是,其对国产芯片研发的打击极为巨大。 一个六年徒刑,一个罚款三百万,公司九千多万现金被冻结后直接解散。创始人张琨,这位昔日华为海思的技术总监,就这样亲手终结了自己的创业神话。 和他一起倒下的,还有13名曾经的核心研发人员,整个团队整整齐齐地进了局子。此案件,日后被人冠名为“中国半导体领域最为恶劣的技术窃取案”。 张琨这人,履历不是一般的牛。美国名校毕业,去过芯片巨头高通,然后回国进华为海思,一干就是十年,做到了21级技术总监。 这个级别,意味着他是金字塔尖上的人物,手里攥着大量核心机密。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本该挑大梁的人,最后会栽在自己老东家手里。 他不是白手起家。2021年他离职创办尊湃通讯,定位也是高端Wi-Fi芯片。他没走最难的自研路,而是选择了“抄近道”。 方法简单粗暴:用高薪和股权,把他还在华为的老同事、那些掌握核心技术的工程师,一个个挖过来。 这些人也不是空着手来的。根据警方的通报,他们在离职前,就按指示通过截屏、手抄等方式,把华为的芯片技术资料偷偷带了出来。 这些机密,直接成了尊湃公司产品的“奠基石”。这就是为什么尊湃的研发速度快得不正常,快到引起了华为的警觉。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华为一查,再一鉴定,结果触目惊心。尊湃的芯片里,有40个技术点,和华为的商业秘密密点,同一性超过了90%。 在法庭上,这基本就是铁证,辩无可辩。这已经不是什么“借鉴”,而是像素级的“搬运”。 可笑的是,在真相败露前,尊湃在资本市场上一度风光无两。凭借张琨的光环,以及那个堪称“豪华”的技术团队,公司成立不久便斩获数亿投资。 在投资人眼里,这是一个完美的“硬科技”创业故事,明星创始人,顶级团队,热门赛道,一切都那么对。 没人想到,这出“速度与激情”的大戏,根基是建立在盗窃之上。当华为的报案和法院的冻结令下来时,那些投了真金白银的机构才恍然大悟,自己看上的“科技新星”,原来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此案件给华为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逾一亿元,然而这仅仅是表象。更深的伤害,是对整个国产芯片产业生态的重创。首先就是人才的浪费。 张琨连同那十几个工程师,本该是行业的中坚力量,结果职业生涯断送,还要蹲大牢。这是最宝贵的智力资源的净亏损。 其次是资本的寒心。几个亿的投资,随着公司解散,瞬间打了水漂。这会让其他投资人未来在面对这类“明星团队”时,心里多打一个问号。 对真正需要资金的初创公司来说,融资环境无形中又恶劣了几分。 最要命的,是信任的崩塌。这件事在企业和核心员工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以后公司还怎么敢毫无保留地信任技术骨干? 高管离职创业,到底是真的追求事业,还是另有所图?一旦这种猜疑链形成,内耗成本便会不可估量。 回过头看,张琨的悲剧极具讽刺意味。在整个国家都在奋力突破技术“卡脖子”的关口,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外部时,最大的破坏却来自内部。 一个被寄予厚望、手握最好资源的顶尖人才,利用了大家对他的信任,把聪明才智用在了偷窃和内斗上。 他并非在与对手角逐,而是在耗损己方的弹药。最终的结果是,技术被判销毁,公司关门大吉,团队锒铛入狱。 除了给行业留下一地鸡毛和一个巨大的警示外,没有创造任何价值。这或许比来自外部的打压,更让人感到无奈和愤怒。
被董明珠说中了!国产芯片出了大问题,内鬼落网,主犯张琨还是美国留学生,从美国高通
梦里水乡之舟
2025-08-04 18:12: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