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太原村民在地头取土时,意外挖到两块4斤重的大金锭,见四下无人,竟直接揣进口袋,谁知,回家后却再也睡不着觉。 那天,天刚泛起鱼肚白,村民王大柱便背着锄头出了门,来到村口一块撂荒地上取土。他准备挖些土回家做肥,地面因多年荒置,土质厚实,锄头每一下都得用足力气。 忽然,锄头磕在了什么硬物上,“咣”的一声脆响,直震得他手臂一麻。王大柱以为是石头,蹲下扒开周围的泥土,谁知赫然露出一角金光。 他心中猛然一惊,扒开一看,一块黄灿灿的金属赫然出现。再挖,旁边竟还有一块,一模一样的模样。 那是两块规整的金锭,呈橄榄形,每块约有两斤重,表面隐约刻有文字。阳光洒下,那金锭泛着温润的光泽,沉甸甸的分量让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王大柱当时愣了神。他虽是庄稼汉,却也知道这不是寻常金属,金灿灿的分量十足,怕不是货真价实的黄金。 他四下张望,地头寂静无人,连鸟叫声都听不见。犹豫片刻,他竟鬼使神差地把金锭揣进了衣兜,连锄头都忘了拔出来,飞快地往家走。 可是,回到家中后,王大柱整个人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在家坐卧不宁,总觉得有人在背后盯着他。到了晚上,更是辗转反侧,眼睛睁得像铜铃,怎么都睡不着。 妻子察觉他的异常,追问他发生了什么,他支支吾吾地不肯说。直到第三天凌晨,他实在熬不住,终于坦白了挖到金锭的事情。 他说:“我觉得这东西不干净,金子太沉,压得我心口直喘不过气。” 妻子听后也吓坏了,连忙劝他赶紧把东西交出去。王大柱咬咬牙,一早就去找了村里的生产队队长张二虎。 张队长听他讲完,脸色也变了。他接过金锭,细细一看,确实不同寻常。 金锭上赫然刻着几个字:“洪武二十三年”,字迹虽有些模糊,却依旧苍劲有力。他顿时意识到,这不是寻常财物,而可能是某种古代遗物。 “这事儿不小。”张队长严肃地说,“你做得对,得赶紧上报,不然出事了谁也担不起。”于是他带着王大柱和金锭,一路骑车赶到了公社。 公社的书记听完汇报后,立即通知县里,文物局的人很快便赶来了。两名专家手套口罩一带,小心翼翼地接过金锭,在阳光下翻来覆去地端详。 那金锭表面锈迹斑斑,却挡不住它身上浓重的历史气息。 经初步检测,两块金锭含金量达到了95%,总重接近4斤。专家用放大镜观察后确认,金锭上的“洪武二十三年”字体为明初官方制式字体,十分罕见。 专家激动地说:“这是明代的实物,极可能是当年朝廷的税金或军费,极具文物价值。” 进一步研究后,专家们结合《明史》中的记载,推测这批金锭可能与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棡有关。 据史载,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朱元璋因对几个藩王不满,严查藩镇权力,燕王朱棡当时因失察属下贪污,曾被贬去地方修省,后经赦免回京。 太原地区当时归属北方重镇,或许曾是他活动的重要区域之一。 这两块金锭,很可能是地方官吏急于讨好朝廷而紧急筹集的进贡金,被途中掩埋或遗失,至今未曾被人发现。 也有人猜测,那是某位被贬官员或被诛官员家属偷偷埋藏的财物,结果世代无人知晓,直到三百多年后才在地头被王大柱偶然挖出。
1972年,太原村民在地头取土时,意外挖到两块4斤重的大金锭,见四下无人,竟直接
柳烟绕古堤
2025-08-04 14:30:4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