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美国核潜艇在中国附近频频发生意外! 先说最直接的技术漏洞,美国海军调查报告里白纸黑字写着,事故前潜艇航行评估小组漏掉了至少十个海底障碍物,指挥官甚至错误地以为自己在开阔海域航行。 南海海底地形有多复杂?这片平均深度超千米的海域,藏着无数未被精确测绘的海山和暗礁。“康涅狄格”号用的还是老掉牙的海图,声呐系统又因为要隐蔽行动不敢开主动模式,光靠被动声呐“听声辨位”,撞上暗礁就跟蒙着眼走路撞上电线杆似的。 更要命的是,艇上明明有水兵发现声呐读数异常,却因为指挥链混乱没及时上报,活活把事故从“可避免”拖成了“必发生”。 这事儿还暴露出美军后勤体系的大麻烦,“康涅狄格”号撞山后,美国海军承认最快要到2026年才能修好这艘核潜艇,维修费用高达8000万美元。 为啥这么慢?因为美国仅有的几家核潜艇维修厂早就排满了待修舰艇。像“博伊西”号核潜艇从2015年就开始排队,直到2024年才勉强开工,预计2029年才能修好,那时候这艘潜艇都快37岁“高龄”了。 造船厂设备老化、工人流失,连私营企业都抱怨美军维修需求打乱了正常生产节奏。这种情况下,很多该进厂保养的潜艇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执行任务,设备疲劳加上人员疲惫,不出事才怪。 再说战略层面的较劲,南海和台海是国际航运咽喉,也是中美地缘博弈的前沿。美国为了维持所谓“航行自由”,频繁派核潜艇到这片海域搞抵近侦察。 可中国这些年反潜技术突飞猛进,不仅建成了覆盖近海的海底声呐网络,还研发出能探测潜艇尾流磁场的新技术。 就像“康涅狄格”号撞山那会儿,中国海军正派出56架次军机在台西南空域巡航,其中就有运-8反潜机。美军潜艇为了躲避探测,往往贴着海底或者在复杂海况下高速机动,这就跟蒙着眼睛在雷区跑步一样,风险陡增。 还有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是人员素质下滑,美国海军近年来事故频发,从驱逐舰撞商船到核潜艇撞山,根子都在训练不足上。 “康涅狄格”号事故后,舰长、副舰长等5名军官被撤职,原因是他们既没准确识别航行风险,也没在异常情况出现时果断减速。 更讽刺的是,这艘潜艇的官兵连南海海底地形的基本知识都没掌握,居然在浅水区用30节以上的高速航行,这速度都快赶上鱼雷了,撞上障碍物的冲击力可想而知。 这些问题凑一块儿,就成了美国核潜艇在中国周边的“事故链”。战略上的过度扩张逼着潜艇频繁出动,技术上的滞后让它们在复杂海域像瞎子摸象,后勤瘫痪导致设备带病作业,人员训练缺失更是雪上加霜。 就像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的,美方要是不收敛在南海的军事挑衅,类似事故只会越来越多。这事儿说白了,就是美军用冷战思维在21世纪的战场上耍大刀,磕磕碰碰自然少不了。
美媒爆出B-21轰炸机真实用途!就是为了猎杀中国这两个目标!美国最新型B-2
【69评论】【4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