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一句话让整个欧洲冷静下来!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8月1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俄罗斯已制造出第一批“榛树”导弹系统,已经列装军队。 “榛树”导弹系统是俄罗斯最新研发的一款,中程弹道导弹,其射程最大能达到5500公里,如果俄罗斯军队全面列装的话,就能实现在俄罗斯本土,打击到欧洲全境。 对欧洲来说,这种威慑是立体的。当导弹发射车在乌拉尔山脉的森林中机动时,柏林的决策者们不得不重新计算战略风险——任何对乌克兰的军事升级都可能触发俄方的“即时反击”机制。 这种压力甚至渗透到了民间,波兰边境城市的居民开始囤积应急物资,因为他们明白,在高超音速武器面前,现有的防空系统形同虚设。 俄罗斯选择在此时亮剑,显然有着深层考量。随着俄乌冲突进入消耗战阶段,西方对乌援助的疲劳感日益明显。德国联邦议院近期的民调显示,超过60%的民众反对继续增加对乌军事拨款。普京的声明恰好给了这些国家一个台阶:继续拱火可能招致直接军事风险,而缓和局势则能避免成为导弹靶标。 而这种威慑效应在外交层面尤为显著,法国总统马克龙原本计划推动新一轮对俄制裁,但在消息公布后,其办公室突然宣布推迟相关议程。欧盟内部关于是否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武器的讨论也陷入僵局,荷兰等国明确表示,在俄方新型导弹形成战斗力前,不会批准任何可能刺激俄罗斯的军援计划。 更深层的影响在于欧洲的战略自主性。长期依赖美国保护伞的欧洲国家,突然发现自己的安全命脉被一款俄罗斯导弹攥在手里。德国国防部紧急启动的“本土防御评估”报告显示,若俄方全面部署“榛树”系统,现有的“爱国者”反导网络拦截成功率不足15%。这种技术代差迫使欧洲重新审视国防工业,法国已经开始与意大利磋商联合研发高超音速武器防御系统。 但俄罗斯的意图远不止于军事威慑,通过在白俄罗斯部署该系统,俄方巧妙地将盟友纳入战略保护伞。明斯克的决策者们清楚,这种部署不仅能增强自身安全,还能在欧盟东翼撕开一道裂缝——波兰和立陶宛不得不分心应对来自北方的威胁,从而削弱其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激进立场。 不过欧洲的反应并非铁板一块。英国虽然表面上维持强硬立场,但国防部内部文件显示,其已秘密与俄方接触,探讨建立“危机沟通热线”。这种矛盾心理折射出欧洲的困境:既想维护价值观外交,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安全威胁。 在这场大国博弈中,“榛树”导弹的亮相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当战争形态进入高超音速时代,传统的地缘政治规则正在被改写。欧洲国家突然发现,自己不再是隔岸观火的看客,而是直接站在了战略对抗的最前沿。这种角色转变带来的冲击,可能比导弹本身的威慑力更为深远。 来源:新华社
特朗普派核潜艇,普京到危险时刻,媒体猛然发现:中印表现不一样俄罗斯现在遇到的,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