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大太监安德海大婚,迎娶19岁的戏班名角九岁红,在酒楼大摆筵席。恭亲王奕訢带着几个大臣前来道贺,却说:“我们也没带什么礼物,就祝你明年生个大胖小子。”
当即满堂宾客哄笑,可谁都能听出话里的刀子,太监生子?这分明是戳着安德海的脊梁骨骂他僭越。
安德海脸上堆笑,心里却恨得牙痒,他早看这个皇帝的亲叔叔不顺眼了,仗着亲王身份总在慈禧面前压他一头。
可安德海忘了,他能嚣张到今天,全靠慈禧这根救命稻草,而稻草终究捆不住刀剑。
安德海的发迹史是紫禁城投机学的经典案例,咸丰年间,他靠着揣摩圣意混成御前红人,皇帝一咳嗽他就递痰盂,皇帝一皱眉他连夜搜罗民间笑话。
咸丰驾崩后,八大臣把持朝政,慈禧急得嘴角起泡,安德海立马扑上去表忠心,辛酉政变时,他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在热河和北京之间跑断腿,把肃顺等人的密报塞在裤裆里带给慈禧。
政变成功后,慈禧赏他大内总管的肥差,金银珠宝像流水般淌进他的私库。
民间传说安德海连吃饭的筷子都是纯金的,家里地砖下埋着几十箱东珠,这些传闻虽夸张,但足见其权势滔天。
权力是最好的春药,也是最毒的砒霜,安德海飘了,连恭亲王的账都不买,有次奕䜣求见慈禧,他故意拖着不通报,让亲王在雪地里站了半个时辰。
奕䜣是谁?洋务运动的扛把子,总理衙门的话事人,西方人眼里“清政府的实际统治者”。
安德海敢这么蹬鼻子上脸,无非是吃准了慈禧的偏袒,可他没琢磨透,慈禧能把他捧上天,就能把他摔成泥。
安德海的死局早在1869年就埋下了,那年他打着采办龙袍的幌子南下江南,沿途勒索官员、强占民女,地方官跪着给他洗脚的照片都登上了《北华捷报》。
山东巡抚丁宝桢早就看他不顺眼,直接以“太监私出禁城”的罪名把他绑了,慈禧收到消息时,安德海的脑袋已经挂在济南城门上风干了三天。
野史说慈禧看到密折时正在嗑瓜子,只淡淡说了句“这小安子真是不懂事”,转头就赏丁宝桢黄马褂。
安德海的悲剧在于,他误把慈禧的利用当成了宠爱,恭亲王就清醒得多,他再得势也记得给慈禧写“悔罪折”,被罢黜十年后复出,第一件事就是给太后磕头谢恩。
这对叔嫂的关系像极了紫禁城的铜鹤,表面金光闪闪,内里早被虫蛀空了,奕䜣推行洋务运动想给大清续命,慈禧却只关心自己的权力宝座稳不稳。
甲午战败后,连外国人都感叹:“要是恭亲王不死,或许不会有义和团乱事”,可历史没有如果。
安德海死后,民间编了首童谣:“金筷子,银碗,不如丁巡抚一刀砍”。
紫禁城里的太监们吓得连夜把金器熔成金锭藏进茅房,慈禧却照样用翡翠指甲套敲着龙椅训话。
在这场权力游戏里,安德海不过是块垫脚石,踩烂了就换下一块。
真正的高手像奕䜣,哪怕被慈禧打压得灰头土脸,临终前还在念叨“自强御侮”,而慈禧到死都没明白,她把忠心的人全杀光了,剩下的自然全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