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9月,上山围剿红军的敌军尖兵被几个老百姓的歌声吸引了,敌兵正想看个究竟,突然,一个老百姓像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扑通”一声摔在地上,抬着的箱子也摔开了,滚出了许多白花花的银元。
白花花的银元洒一地,谁看了不迷糊?这几个哼着山歌的老表是干啥的?抬这么多钱?
那几个乔装打扮的国民党尖兵眼都直了,腿肚子也迈不动道了。
这可不是普通的“老表”,故事得往回倒几天。
当时朱老总、毛委员正在茨坪忙活帮农民秋收的事儿,一个紧急消息打断他们:茅坪乡长谢贵山抓到了两个女探子!这俩人是新城国民党营长周宗昌派来的,就是专门刺探茅坪虚实的。
她们竹筒倒豆子全招了:周宗昌看红军主力没在附近,想趁机偷摸过来搞偷袭!
红军是干啥的,能让他得逞吗?朱老总和毛委员一合计,这不正好送上门来的“鱼”?他们拍板——放人!
得让这两个探子回去报信儿,引姓周的往咱们设好的埋伏圈里钻。
谢贵山当时也挺纳闷,抓到的探子放了?
朱老总笑着解释:“钓大鱼,得放长线!告诉那周宗昌,茅坪没大部队,让他放心大胆来,来了咱就关门打狗!”
那两个女探子回去一报信,周宗昌乐得差点蹦起来,嘴咧到后脑勺:“哈哈,升官发财的机会来了!”赶紧把手下连长叫来,黑灯瞎火地部署偷袭计划。
周宗昌做美梦的时候,朱老总早带着队伍悄摸声儿地回到了茅坪。
他问了问谢贵山准备得咋样了,又把宣传队三个小伙子小姚、小赵、小曾叫到跟前,给了个特别任务:准备两个大箱子,塞满银元!演戏,当然得真家伙。
小伙子们信心满满:“军长放心吧,保管把那条贪心‘鱼’给钩上来!”
战场选在哪儿?坳头垄!这地方太绝了,那是从新城去茅坪的必经之地。
两边高山夹着一条狭长的山沟,活像一个扎紧口子的大布口袋,口子窄,里面宽,进来就别想轻易出去。
天亮了,太阳爬上来,远远几个“商人”打扮的人影鬼鬼祟祟摸了过来,直奔坳头垄。
红军战士们伏在山上,看得真真儿的,那神态那走路姿势,一准是敌人的尖兵!
这几个家伙到了隘口,居然停住了,东张西望不敢进。战士们有点急,别露馅啊!
正琢磨着,旁边小路上走过来四个人,抬着两个看着就沉甸甸的大箱子,哼着山歌,正是谢贵山和小姚、小赵、小曾装扮的。
他们的歌声一下把尖兵的注意力勾走了。
紧接着,精彩一幕上演:小赵“哎哟”一声,“不小心”被绊倒,箱子砸在地上,盖子摔开——哗啦!白花花的大洋滚得到处都是!
那几个假扮的“商人”看得眼都绿了,口水快流下来,跑过来假装关心:“老俵,哪来这么多大洋?”其中一个扮老表的立马接话:“去年打土豪分来的!
要不是藏得紧,早被那帮白狗子抢光了!”另一个老表又补了一句:“过两天朱军长、毛委员就要带着大部队回来了!这钱得赶紧买酒买肉买菜,好好慰劳咱红军哩!”说完,他们麻溜地捡起银元,抬着箱子进村了。
这几个尖兵一看银子是真的,再看人进了村,更信了七八分。
赶忙留一人回去报喜,剩下几个也跟进了茅坪。村里空荡荡的,瞅着真不像有大军驻扎的样子。
这几个家伙放下心来,掏出火折子就把村口一个茅屋给点了,这是给后面周宗昌发信号呢:“村内安全,速来!”
几里地外,周宗昌正举着望远镜等呢,看到火起烟冒,脸上笑开了花,翻身上马,拔出枪指着前面喊:“都给老子冲!谁先冲进茅坪,重重有赏!”
二十多分钟,周宗昌和他整个营的人马呼啦啦全冲进了那条山沟里,一点不剩全钻进了那个大布口袋。
口袋扎紧!朱老总一声令下,“滴滴嗒嗒”的冲锋号声像刀子一样划破山谷的宁静!
霎时间,山上、树林里,埋伏好的红军战士、赤卫队员端着枪,喊着震天的杀声冲了下来!
刚才还空无一人的山沟瞬间变成了刀枪的海洋!
周宗昌脸上的笑容瞬间冻住,整个人吓得魂飞魄散,调转马头就想跑,声嘶力竭地嚎:“撤!快撤!中埋伏了!”
可哪儿还跑得了?口袋嘴儿早被红三十二团扎得死死的!别说大活人,苍蝇都别想飞出来一只。
一场干净利落的“关门打狗”打得痛快!本来寂静的山沟杀声震天,求饶声、惨叫声和红军的冲锋号搅在一起。
被堵在沟里的国民党兵就像被捣了窝的老鼠,没头没脑地乱窜乱撞,撞哪边都是红军的枪口和刺刀。没死的,最后只能乖乖举手投降。
那位做着升官发财梦的周大营长,也毫无悬念地当了俘虏。
地上那几块绊出来的银元,闪闪发亮,晃了尖兵的眼,乱了周宗昌的心。
当兵的想抢钱,当官的想贪功。贪念一起,脑子就糊涂了,眼神也不灵光了。
红军撒出的“饵”是银元,敌人上钩是因为那点私欲。
敌人踩进了陷阱,根儿上是栽在了自己心里那个“贪”字上。那声摔箱子的“扑通”,不单箱子倒了,更是给这帮利令智昏的家伙敲响的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