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初春,襄阳上空警报骤响,17架中国驱逐机急速升空,直冲5000米高空巡航警戒。一小时后,云海茫茫不见敌机踪影,总领队吕天龙几乎要下令返航。忽然,右前方云层边缘掠过一道微弱的反光,他心头一震:“是舷窗!”油门猛推,机头直刺目标方向。后方的机群瞬间转向紧随,两分钟后,一架日本双翼轻型轰炸机暴露在视野中。
吕天龙俯冲逼近,400米、200米……手指已扣上扳机,敌机却依旧匀速平飞,仿佛毫无察觉。
可就在开火前秒,日机猛然拉高,像泥鳅般钻入厚云,消失得无影无踪。
机群扑空,只得扩大搜索。不多时,那架敌机竟幽灵般出现在左后方,故技重施引诱追击。
如此反复周旋,中国战机油料将尽,敌机才漫不经心投下几颗炸弹向东逃逸。
这场“猫鼠游戏”绝非偶然,日军轰炸机始终以巡航速度引诱,又借云层精准闪避,明显是经验丰富的侦察老手。
其真正目的,正是试探襄阳机场的防空实力。
当时,樊城机场已进驻新整编的广西空军第七、八中队,配备苏制伊-15等新式战机,成为华中空中防线的重要支点。
日机此番挑衅后,鄂北空域竟迎来反常平静,敌人确认中国空军战力后,短期内未敢再犯。
空中博弈的背后,是襄阳战略地位的生死较量。
作为第五战区枢纽,襄阳与老河口机场构成双翼,扼守汉水流域,屏障战时陪都重庆。
1938年至1945年,日军对两地发动数十次空袭,甚至集结八万兵力强攻老河口,只因这里起飞的战机可直切日军后勤命脉。
1945年老河口血战中,中国守军125师九千官兵死守孤城14昼夜,以黄磷弹巷战、血肉之躯拖住四万敌军,直至机场自毁也不让日军得利,正是地面与空中的殊死抵抗,让日军始终未能完全掌控制空权。
回望吕天龙那日的扑空,实则是场情报暗战。
日军惯用“侦察-试探-猛攻”的套路,而中国飞行员用技术、耐心甚至生命拆解着敌人的棋局。
广西空军在襄阳的驻防,恰如插进日军咽喉的暗刃。
同一时期,他们在南宁以落后战机缠斗日本水上飞机,少尉蒋盛祜中弹殉国前仍死死咬住敌机;台儿庄战役中,他们俯冲轰炸日军补给线,为地面步兵撕开反攻缺口。
战机的轰鸣会消散,但云层下的血性与智谋永远烙印在这片土地。
当年日机在襄阳上空投弹,炸毁的是假飞机,暴露的却是自己的怯懦;中国飞行员油尽返航的背影,看似未竟全功,却为后方赢得喘息之机。
十四年烽火里,每一次升空都是向死而生的赌注,而赌注的名字,叫山河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