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秋天,台北松山机场78岁的蒋介石推开身边的侍卫,扑通一下跪在刚下飞机的老太太面前,抓着她的青布鞋哭喊着“娘舅姆”。这个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此刻颤抖得像个孩子。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65年5月,台北松山机场的跑道蒸腾着热浪。 96岁的蒋妙月拄着黄花梨拐杖走下舷梯,拐头包银处刻着"正"字——那是她当年在宁波小店记账的标记。 78岁的蒋介石挣脱宋美龄搀扶,踉跄扑向舷梯。 军靴绊倒时,他看见舅妈蓝布裤脚磨出的毛边,突然想起14岁那年,她为凑他学费当掉陪嫁玉镯,裙摆也是这样毛糙。 蒋家老宅的阁楼藏着救命恩情。 1911年袁世凯通缉令贴满宁波城时,22岁的蒋介石蜷在孙琴风家阁楼粮囤里。 北洋兵踹门搜查那夜,蒋妙月把酸菜缸压上地窖盖,转身端出杨梅酒招呼官兵: "老总尝尝新酿!" 酒坛底沉着五块银元,领队摸到钱便带人撤了。 蒋介石爬出地窖时,满头沾着稻壳,像只偷食的麻雀。 后来他总说: "舅妈那缸酸菜,腌出了民国江山。" 变卖家产的戏码演过三次。 1908年蒋介石偷妻子嫁妆换船票,蒋妙月夺下妆匣塞给他钱袋: "要当英雄就别当贼!" 袋里银元裹着当票——她卖了祖传的翡翠耳坠。 1936年蒋妙月去南京看他,总统府侍卫见她布鞋露趾,蒋介石当场落泪。 次日《中央日报》登出"蒋公为舅母购宅",实情是他派人赎回当年当掉的耳坠。 老太太摸着失而复得的翡翠笑: "这石头比命硬。" 1963年上海弄堂里,汪日章敲开斑驳木门。 蒋妙月眯眼认人时,煤炉上药罐正冒苦气。 汪日章掏蒋介石亲笔信,信封盖着"青天白日"火漆。 老太太摆摆手: "眼花了,你念。" 听到"甥常忆宁波阁楼稻香"时,药罐噗地浇灭炉火。 她突然站起翻箱,抖出件蛀洞的男式长衫——1911年藏蒋介石那夜,她拆了自己嫁衣给他改的便装。 周恩来安排的包机充满人情味。 1965年专机起飞前,工作人员递上崭新绸袄。 蒋妙月摇头,坚持穿洗白的蓝布衫: "介石认得这补丁。" 飞机升空时她紧握舷窗,云层下是渐小的宁波三江口。 突然颠簸中掉出个油纸包,滚出三颗杨梅干——孙琴风临终前腌的,她存了二十年没舍得吃。 空乘捡起时,老太太喃喃: "阿风,带你看台湾去。" 松山机场的泪浸透历史。 蒋介石跌倒那刻,宋美龄看见他后脑白发根根竖着——1949年劝老太太去台被拒时,他也这样怒发冲冠。 蒋妙月扶起他第一句话: "阁楼漏雨修好没?" 侍卫官后来记录,蒋公当晚亲手给舅妈洗脚,铜盆里泡着宁波带来的杨梅干。 洗脚水溅湿元帅服,他盯着水渍说: "这滩比台湾海峡小。" 蒋妙月在台三年殁于中风。 葬礼上蒋介石坚持用宁波老棺,棺内铺满她小店卖的粗布。 下葬时突降暴雨,铜棺滑落泥坑,众人见蒋公扑在棺上嘶吼: "舅妈躲雨啊!" 像当年阁楼少年喊叫。 雨停后坑底积水中,浮着颗泡发的杨梅干,红得刺眼。 主要信源:(正北方网——蒋介石五个兄弟姐妹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毛主席评价蒋介石:他手下有三大悍将,重用一位都不会败得这么惨【1948年12月
【13评论】【4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