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年黄巢身死,20多个姬妾被俘。唐僖宗在四川举行了献俘仪式。他站在高楼上责问:“你们世受皇恩,为什么从贼?”一个女子抬头辩道:“陛下都逃到了这里,凭什么来责备我们这些女子?”
那年深秋,长安城外的刑场上弥漫着血腥味,黄巢的首级被高高悬挂,这位曾经攻破长安的起义领袖最终兵败身死。
但更令人唏嘘的是随后发生在四川行宫的一幕,二十多名女子被绳索串绑着押到唐僖宗面前,她们都是黄巢的姬妾。
唐僖宗李儇站在成都行宫的高楼上,俯视着这些蓬头垢面的女子, 这个二十七岁的皇帝刚刚经历五年流亡生涯,此刻却摆出胜利者的姿态厉声质问:"尔等皆勋贵之女,世受皇恩,为何甘愿从贼?"
跪在队伍最前列的女子突然抬头,凌乱发丝间露出一双清亮的眼睛:"陛下以万乘之尊尚不能守宗庙,播迁巴蜀,今反责弱女子不能守节乎?"
这段对话在《资治通鉴》里不过寥寥数笔,却撕开了晚唐最血淋淋的真相。
当时关东大地正在经历罕见的持续性旱灾,《旧唐书》记载"自虢至海,麦才半收,秋稼几无"。
可朝廷的租税不仅没减,反而因镇压起义需要层层加码,陕西农民博物馆收藏的唐末税赋账簿显示,乾符年间每亩地征税竟达天宝年间的三倍。
黄巢的崛起就像一面照妖镜,这个盐商之子五岁能诵《孝经》,成年后却屡试不第。
长安科举博物馆保留着他落第后写下的《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谁都没想到,这个考场失意的文人会在五十二岁时带着六十万大军杀进长安,他建立的"大齐"政权虽然只存在三年,却彻底动摇了唐朝根基。
那些被俘的姬妾多数出身官宦之家,唐代墓葬考古发现证实,黄巢军队攻破长安时,大量贵族女眷被掳。
洛阳出土的唐末墓志铭记载,有位裴氏女子"为巢贼所获,日夜涕泣"。
她们的选择背后是残酷的现实困境,当皇帝都逃往四川,这些无依无靠的女子除了依附强者还能如何?
唐僖宗的愤怒更像是一种迁怒,这个十二岁登基的皇帝沉迷马球,曾对伶人石野猪说:"朕若应击球进士举,须为状元。"
敦煌出土的《秦妇吟》手稿里描绘了更荒诞的场景:当黄巢军队逼近长安时,宫廷里还在举行马球比赛,他责问弱女子的底气,或许正来自深宫中对民间疾苦的无知。
黄巢起义失败二十三年后,唐朝终究走向灭亡,那些姬妾的最终命运史书没有记载,但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唐代墓志显示,类似情况的女子多被没入掖庭为奴。
她们的反问像一记耳光,抽在每一个把亡国责任推给女人的统治者脸上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当大厦将倾时,最先被要求殉葬的往往是最无力反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