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御史刘汝骥外放徽州知府,入见慈禧太后辞行。慈禧太后问他:“你拜谒各位军机大

勇敢小妹 2025-08-04 08:36:27

清末,御史刘汝骥外放徽州知府,入见慈禧太后辞行。慈禧太后问他:“你拜谒各位军机大臣辞行了没?”刘汝骥回答:“没有。”慈禧太后就开导他说:“军机大臣,你一定要去拜谒。你现在是外官了,不再是御史了。御史是清流,要清正刚硬才能监察百官。 刘汝骥站在那儿,后背的官服都被汗浸湿了。 他是翰林院出身,当御史那几年,专挑大臣的错处奏本,朝堂上谁见了他都怵三分。同僚背后叫他“刘铁头”,说他眼里揉不得沙子。此刻听慈禧这话,像被人兜头浇了盆冷水,愣在原地说不出话。 慈禧端起盖碗,呷了口花茶,茶沫沾在唇边,她用小指轻轻一抹。 “你当御史,参倒过湖广总督,弹劾过户部尚书,哀家知道你刚正。”她声音慢悠悠的,带着点看戏的通透,“可徽州知府不是御史台,一府的百姓要吃饭,漕运要通畅,盐税要收上来,哪一样离得开军机处的点头?” 刘汝骥的手心攥出了汗。他想起前阵子弹劾军机大臣瞿鸿禨,奏章递上去那天,整个御史台都等着看他的好戏。现在想来,自己那会儿是真愣,以为凭着“清流”二字,就能在官场横着走。 “老佛爷,”他嗓子有点干,“外官办事,凭的是国法民心,怎好……” “国法民心?”慈禧笑了,笑声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嘲讽,“去年河南水灾,赈灾粮卡在直隶,你知道为什么?就因为河南巡抚没给军机处递片子,人家一句‘国库吃紧’,就能让十万灾民多饿半个月。” 她放下盖碗,手指捻着佛珠,紫檀木的珠子在指间转得沙沙响。 “你当御史,站着说话不腰疼。到了徽州,你要修河堤,得军机处批银子;你要平匪患,得兵部调兵;就算你治绩再好,三年考绩时,军机处的一句评语,就能让你升五品,也能让你贬到苦寒之地。” 刘汝骥的头低得更低了。他想起自己的老师,前两广总督张之洞,当年从京官外放,头一件事就是带着厚礼去军机处“辞行”,回来后对门生说:“清流是风骨,不是死骨头。”那时他还觉得老师俗了,现在才咂摸出点味道。 “哀家不是让你同流合污。”慈禧的语气软了些,“是让你懂规矩。军机大臣里头,张之洞是你老师,李鸿章的门生遍布江南,你去拜谒,不是求他们徇私,是让他们知道,徽州来了个懂分寸的官。” 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吹得哗哗响,阳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刘汝骥突然明白,慈禧这哪是开导,分明是点他——官场如棋盘,御史是冲在前面的卒,外官是守在角落的车,走的路不同,规矩自然不同。 “奴才……奴才明白了。”他拱手行礼,声音里少了几分刚硬,多了几分沉甸甸的东西。 离开颐和园时,刘汝骥没回御史台,直接转道去了张之洞的府邸。门房通报时,他特意让随从把带来的徽州砚台递上去,砚台的木盒上,只刻了四个字:“请益赐教”。 后来有人说,刘汝骥到了徽州,既没丢了御史的清名,也没犯了官场的忌讳。他修的河堤至今还在,百姓叫它“刘公堤”;而军机处的档案里,关于他的考语,始终是“干练得体”。 有人骂他变了,从“刘铁头”变成了“刘圆滑”。可只有刘汝骥自己知道,在那个摇摇欲坠的王朝里,想做点实事,光有风骨不够,还得有在泥里走路的本事。 就像慈禧说的,御史可以站着骂,外官得跪着干。骂能解气,干才能救命。 信息来源:《刘汝骥日记》《清稗类钞·吏治类》《光绪朝东华录》

0 阅读:100

评论列表

ranger

ranger

2
2025-08-04 09:16

然后呢,你想表达什么?

猜你喜欢

勇敢小妹

勇敢小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