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问张学良,他这一生最佩服的人是谁?他毫不犹豫的说出了三个字:周恩来。 张学良1901年出生在辽宁海城,早年跟着父亲张作霖混军阀圈子,从小就接触军营生活。1906年他开始在家塾念书,学些基础知识,1910年转到铁岭银岗书院,继续深造。三年后进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1916年拜金梁为师,还从徐启东学英语,经常去基督教青年会活动。1917年他进父亲的军队,当警卫,1919年考上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炮兵科,以头名毕业。1920年他当上东北军第三混成旅第二团团长,负责奉天治安,同年6月升东三省巡阅使署卫队旅旅长,秋天率队去吉林剿匪。1921年任奉军第三旅旅长,和郭松龄一起整训部队。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他当东路军第二梯队司令,战后参与签约。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任镇威军第三军军长,主攻山海关一线,击败直军。1925年晋升陆军中将,1926年率奉军入关,任三、四方面军团长,攻克南口。1928年张作霖被炸死,他接管东北军,宣布易帜,归顺国民党,当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入侵东北,他下令部队撤退,避免直接冲突,东北军进入关内,这事让他背上不抵抗的骂名。1933年热河失守,他引咎辞职,出国考察欧洲,看各国军事。1934年回国,任国民党西北剿匪副总司令,驻西安,指挥东北军围攻陕北红军,但渐渐对内战政策不满,转而考虑联合抗日。周恩来1898年生在江苏淮安,祖籍浙江绍兴。1904年随家人去清江浦,在外祖父家塾学四书五经。1910年进铁岭银岗书院,后转奉天东关模范学校。1913年考上天津南开学校,参与校刊工作。1917年毕业,去日本留学,进东亚高等预备学校。1919年回国,进南开大学部,参加五四运动,组织学生活动。1920年领导天津学生爱国运动,被捕入狱,出狱后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巴黎小组,1922年在柏林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任书记。1924年回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31年后参与中央苏区工作,指挥红军作战。1934年长征开始,随军转移,到1935年达陕北,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负责统战,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初,张学良通过秘密渠道联系中共中央,派代表在洛川和李克农谈判,谈停止内战共同抗日。4月9日,他亲自飞去延安,和周恩来在教堂旁平房见面,两人握手,周恩来先提自己在东北的早年生活,拉近距离,发现师从同一老师张伯苓。周恩来用地图分析陕北地形,解释红军长征,强调民族大义高于派系。张学良同意,推动东北军和红军签互不侵犯协议,提供物资援助。几个月后,在肤施又会晤,讨论合作步骤,周恩来铺开文件说明,张学良翻阅笔记。张学良安排东北军学共产党思想,自费补助红军,两人关系加深。周恩来在重庆抗日工作时,冒险去东北见张学良,说服他放弃和日本妥协,坚持国共联合。张学良欣赏周恩来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作为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在抗日中起关键作用。张学良虽和日本关系紧,但知保卫东北责任,对抗日运动重要。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威胁张学良和杨虎城调离部队,两人劝联共抗日没成。12月7日,张学良再劝失败,和杨虎城商议兵谏。12月9日,西安学生游行要求抗日,张学良派人劝阻。12月11日晚,他约见黎天才等人,宣布行动,起草通电。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包围华清池,拘留蒋介石,十七路军控制西安。12月12日,张杨通电全国,提八项主张,包括停止内战。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去西安。12月17日,周恩来飞抵,住张学良公馆,和张学良、杨虎城商议解决。周恩来安抚东北军军官,和蒋介石代表交涉,强调和平。周恩来穿梭各方,递交草案,协调谈判。12月22日,宋子文和宋美龄到西安,商定六项条件,包括停战和改组政府。12月24日,谈判结束,蒋介石同意。12月25日,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周恩来赶到机场已晚。此后,国共合作抗日,东北军部分参战。张学良到南京被扣押,12月31日军事法庭判十年徒刑,同日特赦但管束。从此软禁,先南京,后奉化溪口 张学良软禁后,1937年转移安徽黄山、江西萍乡、湖南郴州等地,每次乘车或船,警卫随行。1946年押赴台湾,幽禁高雄西子湾,住所布岗,偶尔外出受限。生活单调,读历史书,练书法。1950年代,蒋介石派人监视。直到1990年,90岁他获释,重获自由,公开露面。1994年移居美国夏威夷,住檀香山。2001年10月14日,在夏威夷病逝,享年101岁,没回大陆。张学良晚年说,最佩服周恩来,两人一见如故,周恩来见识广,处理事一针见血。他觉得周恩来有国家思想,是君子。周恩来也赞赏张学良,西安事变中张是千古功臣。周恩来多次想营救张学良,但没成。两人虽见面不多,张学良敬重周恩来的智慧和为人。周恩来病危时,还念叨张学良。这段交情,在民族危难时体现,促成国共合作抗日。
有人曾问张学良,他这一生最佩服的人是谁?他毫不犹豫的说出了三个字:周恩来。 张学
思绪永恒
2025-08-04 03:13:5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