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就算停下来,不发展让中国追,二十年内中国也不会超过美国”,歼-35A在珠海

炎烬 2025-08-04 02:13:59

“美国就算停下来,不发展让中国追,二十年内中国也不会超过美国”,歼-35A在珠海航展上风光无限,不禁想起军事专家张召忠在2015年说的这番话,教育我们认清差距,不要陷入军备竞赛。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军力的发展,就像一场马拉松长跑,起初,我们确实在起跑线上被拉开了一段距离,但这并不代表永远落后,真正的胜负,不在于谁起跑快,而在于谁能坚持到最后,十几年前,中美之间的军事差距是所有人都能看得见的,美国的军费高得惊人,技术领先几十年,航母在全球巡航,五代机已经形成战斗力,而那时的我们,还在为一款发动机、一艘航母,慢慢摸索。 2015年,中国的军费还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当时美国已经装备了F-22和F-35两款五代机,隐身技术成熟,信息系统先进,全球部署能力强,而中国的歼-20还在试飞阶段,航母辽宁舰刚服役,是从外国买来的旧船改装的,在海空领域的整体对比上,中国确实处于明显劣势,但是,那时候的中国并没有选择和美国硬碰硬地拼数量、拼规模,而是选择了一条更讲策略的路,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关键技术的突破上,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比如在隐身战机的研发上,中国没有急着复制美国的所有设计,而是根据自身条件开发出了歼-20,这款战机在电子设备、雷达系统、武器搭载方面不断优化,即使早期发动机性能一般,也没有阻碍它成为中国空军的主力,与此同时,歼-35A也悄然成型,这是一款中型隐身战机,外形紧凑,设计灵活,不仅具备强大的隐身性能,还能适应多种任务场景,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在五代机领域开始向更高平台迈进。 歼-35A的意义,不仅仅是又多一款先进战机,更重要的是,它说明中国已经掌握了从设计到制造,再到信息化系统集成的完整能力,它的雷达、传感器、电子战系统,能够实现高效的信息融合,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作战指挥协同能力,这种能力,是现代战争中决定胜负的关键。 当然,这些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歼-35A的前身是FC-31,一个最早由企业自主投资的项目,经历了十多年的反复打磨,从设计优化到技术验证,再到最终定型,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汗水,正是这种持续投入和耐心积累,才让我们在一代代装备中逐步缩小差距。 在海军方面,中国的进步同样显著,福建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航母终于告别了滑跃起飞,进入电磁弹射时代,虽然与美国的核动力航母相比,我们的航母在续航能力、全球部署上还有差距,但在起飞效率、舰载机兼容性上已不断逼近先进水平,加上055型驱逐舰、071型两栖舰等新型水面战舰的加入,中国海军正在加速形成现代化的远洋编队作战能力。 高超音速武器的突破也是中国军工的一大亮点,东风系列导弹,尤其是东风-17,具备极高的突防能力和精准打击能力,面对这样的武器,美国传统的反导系统面临巨大挑战,虽然美国也在加紧相关技术的研发,但目前仍未形成有效应对手段,可以说,在某些关键领域,中国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追赶者,而是开始具备部分引领能力。 与此同时,中国并没有盲目扩大军费开支,即使到现在,中国的军费也仍然只是美国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投入产出比却远远高于许多国家,这说明中国在军工发展上更加注重效率和实用,而不是数字上的堆砌,把钱花在最关键的地方,优先解决卡脖子的问题,逐步构建起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 而美国方面,虽然仍保持绝对优势,但也面临不少挑战,F-35项目因为价格高昂、维护复杂、交付延迟等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同时,美国为了维持全球霸权,不得不在世界各地维持大量军事基地,军费负担越来越重,相比之下,中国的发展更像是一场有计划、有节奏的长期积累。 这种节奏,不是盲目模仿别国的节奏,而是根据自身国情、战略需求和技术能力,量体裁衣、稳步推进,就像马拉松比赛中,聪明的选手不会因为别人突然加速就乱了步伐,而是始终保持自己的配速,寻找最合适的时机发力,中国军工的发展,正是这种智慧的体现。 当年张召忠提出中国与美国在军事上的差距,其实是基于当时的现实判断,在那个阶段,中国确实存在不少短板,很多装备还在研发阶段,技术瓶颈也非常明显,他那番话并不是唱衰中国,而是希望大家保持冷静,不要被一时的成就冲昏头脑,如今,十年过去,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差距是可以逐步缩小的。 但也必须承认,中美之间在全球投送能力、基地网络、战略盟友等方面,依然存在明显差距,美国依靠冷战遗产和几十年积累,仍然是全球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想要在这些领域赶上美国,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中国需要时间,需要技术突破,也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合作。

0 阅读:0
炎烬

炎烬

炎烬